翁瑞午和五個兒女
1952年的上海,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里,翁家的女主人去世了,五個兒女圍在母親身邊,依依不舍地與母親做最后的告別。
床上的女人早已斷了氣,這時,男主人才風塵仆仆的從外面趕回來,他望著這個女人,茫然不知所措,仿佛去世的不是他的妻子。
悲痛欲絕的大女兒看到父親這個樣子,又想到他平時對母親也總是漠不關心,不禁怒從中來。
對父親多年的積怨此時終于噴涌而出:「你為什麼不早點與母親失婚?如果早失婚,她還可以找個好人,過幾年舒心日子。」
一頓發泄之后,大女兒又跑到一個女人那里,指著那個女人大聲斥責:「你為什麼抓住我父親不放?為什麼?」
翁瑞午
操勞半生得不到愛情卻早早離世的母親,出軌的父親,曖昧不清的第三者,以及對這種關系忍無可忍的孩子。
人世間常演此情此景,不幸的婚姻與愛情太多了,世人早已見慣不怪,可若給這段故事中的主角冠以姓名,事情就遠遠不止這麼簡單了。
上個世紀有個著名的書畫家叫陳定山,他曾經做過一個很中肯的評價:「現代青年以為徐志摩是情圣,其實我以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難。」
徐志摩的情史雖不至于婦孺皆知,但也不是什麼秘密了,而翁瑞午之所以能和徐志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皆因為一個叫陸小曼的女人。
說到這里,故事主角的身份已逐漸明了,這段復雜關系的罪魁禍首就是翁瑞午,在和陸小曼曖昧不清的幾十年里,他愧對發妻陳明榴!
陸小曼
陸小曼的風花雪月從民國開始就無人不知,從王庚,到徐志摩,再到翁瑞午,民國一眾才子皆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然而,當陸小曼和那些男人的曖昧關系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時,還有一些無辜的女人成了悲劇的女主角。
一個叫張幼儀的女子被丈夫拋棄了,一個叫陳明榴的女子到死也沒有得到丈夫的愛。
當然,這些悲劇的始作俑者是負心漢,但若說陸小曼沒有一丁點兒過錯,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陸小曼始終不是無辜的,無辜者只有陳明榴一人。
陸小曼
翁瑞午有家室,他們初相識,陸小曼就知道,她也曾經與翁瑞午約法三章:「不許拋棄發妻,不正式結婚。」
陳明榴除了照顧家人,沒有其他工作,她唯一的經濟來源是她的丈夫翁瑞午,如果被丈夫休棄,幾乎就沒有了活路。
陸小曼著實為陳明榴考慮了,可在陳明榴的大女兒看來,名存實亡的婚姻不如離了好。
父母親的婚姻狀況,兒女往往是最了解的人,女兒翁香光說得沒錯,翁瑞午與陳明榴的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翁瑞午
翁瑞午是江蘇吳江人,他的父親叫翁綬祺,為官時和陳明榴的父親的關系非常要好,甚至在他們夫人懷孕時就為腹中孩子訂了親。
上一輩之間的感情濃厚,想要通過孩子繼續延續下去,這可以理解,維持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種,他們偏偏選擇了最荒唐的指腹為婚。
更巧的是,他們的夫人果然一個生了男孩,一個生了女孩,最初的玩笑釀成了最后的錯誤,父母輩之間的緣分卻絲毫沒有遺傳給兩個孩子。
1918年,被指腹為婚的翁瑞午和陳明榴,在兩家父母的撮合和見證下,正式結為了夫妻。
男孩子文學藝術樣樣精通,女孩子雖未接受過專門的文化教育,但因為有個做官的父親,知書達禮,宛然一個傳統家庭的大家閨秀。
后排中間為翁瑞午
這個新組合的家庭一切看起來都剛剛好,但唯獨缺少了婚姻中的關鍵要素——愛情。
深愛的兩個人在雞飛狗跳的婚姻生活面前,都能夠反目成仇,何況沒有愛情呢?
他們之間總是恭恭敬敬,客客氣氣,日子過得下去,可不見得能過好。
因為比起十年如一日的平平淡淡與相敬如賓,大多數人更傾向于品嘗愛情的酸甜苦辣。
至少當翁瑞午遇到陸小曼這樣一朵艷麗的「紅玫瑰」后,發妻陳明榴成了一粒粘在他衣服上的飯米粒。
陸小曼
翁瑞午不愛陳明榴,他對她只有恭敬與尊重,但這份恭敬永遠比不上他對陸小曼的愛。
世間許多事情總是難以理解的,比如說,為什麼陸小曼這個離過婚的女人能夠吸引到那麼多男子?甚至讓他們對家中賢妻愛子不管不問。
其他人不清楚,但如果要問起翁瑞午與陸小曼的結緣,大概就是因病相識,因志趣相投而更近一步。
陸小曼身體不好,有哮喘和胃病,徐志摩曾為了她訪遍名醫,均不見成效,好友江小鶼便推薦了翁瑞午來試試中醫推拿。
世人只知翁瑞午是個才子,卻不知他還曾隨丁鳳山學過中醫推拿,而且他這個業余的「醫生」,的確醫得了陸小曼的病。
江小鶼
大女兒翁香光還記得,她9歲時,父親常帶他來徐志摩家中問診,那時陸小曼在父親的治療下,疼痛減輕了許多,脾氣也隨之好了起來。
陸小曼的病痛減輕了,徐志摩的心頭大病也就治好了,他對翁瑞午感激不盡,更是希望他能夠常來,幫他多陪陪陸小曼。
以至于時人總是調侃他來得太頻繁,他還很是理直氣壯:「是志摩兄讓我來的。」
為了陸小曼的身體,徐志摩實在是操碎了心,可他偏偏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大意了,要知道男女之間交往頻繁,久而久之是會產生感情的。
徐志摩
不知他拜托翁瑞午好好照顧陸小曼時,是否會想起,當年陸小曼的前夫王庚也對他說過這樣的話。
也許他知道,但目前的情況他也無可奈何,昂貴的醫藥費和陸小曼奢侈的生活都需要他更努力地工作,家中的事,他無力分身。
況且,陸小曼是愛自己的,這一點徐志摩確信無疑,所以他信任她。
由于翁瑞午與陸小曼交往過于密切,當時還發生了一件比較轟動的事情。
徐、陸夫婦認識翁瑞午,是雕塑家江小鶼牽的線搭的橋,這四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戲迷,他們還一起演過《玉堂春》。
翁與陸的關系起初本是人們私底下八卦的事情,可隨著《玉堂春》的演出,卻變得公開化了。
戲幕起,戲幕落,曲罷人已散,可看戲人看得就是熱鬧,他們從不甘于平靜,于是他們開始大肆宣揚「戲中人」的緋聞。
就連報紙上也有人發文調侃徐、陸、翁三人之間的尷尬關系,還有人善意提醒徐志摩:「你演藍袍,當心戴上綠帽子呀!」
不過,徐志摩對于這些緋聞不以為然,不僅沒有對妻子產生嫌隙,還出言反駁那些人。
他說:「夫婦之間是愛,朋友之間是情,男女的情愛既有如此區別,做丈夫的就不應該禁止妻子結交男朋友,干涉她的人身自由!」
不知徐志摩此番話是真的大度還是自我安慰,總之,翁瑞午與陸小曼的交往并沒有因緋聞而有所減少。
陸小曼戲裝
從前翁瑞午還是顧家的,可自從認識了陸小曼之后,他成了一個不回家的男人。
他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一起切磋京劇和昆曲,一起談論書畫,亦或者他單方面傾聽陸小曼對生活的抱怨。
陸小曼嫁給徐志摩是因為愛情,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無論多麼堅固的愛情,都會被生活中的瑣碎磨盡耐心。
一些事情不方便與丈夫說的,陸小曼都講給了翁瑞午,他成了她最好的「藍顏」,他不覺厭煩,樂在其中,甚至樂不思蜀。
他在聽陸小曼對生活的抱怨時,或許已經忘了那個為自己生兒育女的陳明榴,誰又能來聽聽她的抱怨呢?
徐志摩和陸小曼
陳明榴從未抱怨過,她總是那麼溫婉體貼,善解人意,可他寧愿留在陸小曼那里,聽她的抱怨。
翁瑞午從來沒有回過頭,不僅如此,他對陸小曼的愛隨著徐志摩的意外去世而更加大膽。
世人皆知1931年徐志摩的意外離世,他為什麼搭乘那架軍用運輸機,背后的原因只有當事人心里清楚。
只知道深愛徐志摩的陸小曼得知噩耗后痛不欲生,但最重要的是,沒有了徐志摩,當時的陸小曼也沒有了生活來源。
徐志摩的離世給了翁瑞午一個機會,陸小曼的后半生,他愿意負責。
陸小曼
陳定山先生說的「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難」也是有道理的,翁瑞午不僅承擔了她后半生所有的花銷,還搬到她那里住,讓她有所依靠。
一個女人有了依靠,意味著另外一個女人將會失去依靠,一個男人有且應當只有一個女人,多一個就會打破平衡的規則。
翁瑞午成了陸小曼的依靠,卻沒有打破這個「平衡規則」,因為后來者居上,陳明榴再也沒有值得依靠的人了。
陸小曼的奢侈眾人皆知,翁瑞午即便自身拮據,也依然寵著她,她看上的衣服布料,不管多貴他都為她置辦。
她腸胃不好,他就買來蜂蜜,她覺得人奶比牛奶有營養,他就請來奶媽。
即便他自己的生活已經陷入了窘境,他無條件也要創造一切條件支持她的興趣愛好。
陸小曼書法
陸小曼愛丹青,翁瑞午就請來賀天健指導陸小曼的山水畫,賀天健是大師級別的山水畫家,收費也極其昂貴。
無奈之下,他變賣了祖傳的古董和名家字畫,值錢的東西賣光了,最后還將陳明榴陪嫁的紅木家具也都賣掉了。
丈夫賣掉自己的嫁妝去供養另外一個女人,陳明榴在這段婚姻中的委屈,不是一丁半點兒。
而此時,陳明榴和家中的五個孩子的生活費比以前更少了,她節衣縮食,卻還是交不上孩子的學費。
在物資奇缺的年代,女兒從其他地方寄來一些肉罐頭,翁瑞午只給自己家人留下一點點,其余全給了陸小曼,滿足她的胃。
翁瑞午成了陸小曼心目中的深情人,卻也是陳明榴生命中不可饒恕的薄情人。
翁瑞午畫作
可陳明榴的賢淑與大度是世人無法想象的,他們曖昧不清的行為多次讓她寒心,可她心中的善意始終大于怨恨。
徐志摩走后,陸小曼孤身一人,僅這一點,就激起了陳明榴的同情心。
她將四女兒翁重光送到陸小曼那里,說:「我們家這麼多的孩子,小曼卻一個都沒有,多可憐。」
因為陳明榴的善良,她的幾個孩子和陸小曼的關系也很好,大女兒翁香光結婚的時候,陸小曼還送了她一些禮物。
陳明榴是個大度的女人,可陸小曼不是,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她是個自私的女人,若非如此,就像翁香光說的那樣,她早該放手了。
胡適
翁瑞午與陸小曼同居,不僅有外人指指點點,就連他們的朋友也多次勸阻,此時不舍得放手的,是陸小曼。
翁瑞午曾因私人問題而被譴責,時人皆稱其道德敗壞,胡適更是表示:「只要陸小曼與翁瑞午斷交,以后一切由他負全責。」
又來一個要對陸小曼負責的,陸小曼的魅力百年來算是數一數二的了,但陸小曼并不是來者不拒,她對翁瑞午是有感情的,雖然那不是愛情。
陸小曼拒絕了胡適要對其負責的請求,只是說:「瑞午雖貧困已極,但始終照顧得無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
聽起來好像她不放手是為了翁瑞午,可事實果真如此嗎?也許未必。
趙清閣
胡適走后不久,趙家璧和趙清閣也曾來找陸小曼談話,說:「小曼,你如果和翁絕交,那就可以澄清外面的流言。」
對于朋友接二連三的勸阻,陸小曼沒了耐心,只是說:「志摩死了我守寡,寡婦就不能交朋友嗎?」
眾人皆說翁瑞午道德敗壞,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他們哪里知道,陸小曼對翁瑞午已經產生了依賴。
陸小曼說:「你們要我離開他,那我沒有生活來源,你們要我怎麼生活呢?」
多年的陪伴,陸小曼比任何人都相信,至少在她這里,翁瑞午是個值得信賴的人,胡適口口聲聲說要負責她是生活,可胡適能負責多久?
翁瑞午與陸小曼
陸小曼的話揭開了兩人關系中的最后一塊遮羞布,既然都已經這樣了,她索性就跟著他,依靠他了。
再者說,從翁瑞午教會她吸食鴉片開始,她就已經徹底離不開他了。
陸小曼的脆弱與依賴,翁瑞午都一清二楚,所以他始終無法扔下她一個人生活。
直到1961年,翁瑞午的性命危在旦夕,他請來趙清閣和趙家壁,熱情招待,只為陸小曼。
他說:「今后拜托兩位多多關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會感激不盡的。」
陸小曼什麼都沒做,卻讓翁瑞午念了半生,至死也放不下心來,陳明榴什麼都做得很好,卻什麼也得不到。
陸小曼
也許,就是因為陳明榴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太好了,才讓翁瑞午如此放心地奔向另一個女人那里。
永遠熨燙妥帖的衣物,永遠井井有條地做事,是翁瑞午關于陳明榴的記憶,可那個干凈整潔的居室里,唯獨沒有男主人的氣息。
翁香光歇斯底里地去質問父親,去質問陸小曼,因為母親的寂寞,他們誰都無法感同身受。
所以翁香光曾經恨過陸小曼,她認為是陸小曼破壞了自己的家庭,可是那些恨意在多年后釋然了。
左起:何靈琰、陸小曼、翁香光、翁瑞午
一生無兒無女的陸小曼,對翁瑞午的孩子還是蠻好的,陳明榴去世后,她對這幾個孩子的關懷有增無減。
「有一年,她還讓裁縫做了5套新衣服給我們5個兄弟姐妹。」許多記憶已經模糊了,但這件事翁香光還記得很清楚。
也許陸小曼也不是特別自私的人吧,只是在感情生活中,她的依賴性過于強烈了些。
三個人的故事里,誰都不愿意放手,誰都想爭取一點溫清,可最終陳明榴卻在無盡的寂寞中離世,沒有成全,沒有祝福,只有悲哀與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