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后,這個經歷了四朝的人終于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她見識了呂雉的剛毅能斷,經歷了薄太后的不爭無為,也看著大漢帝國一步步從弱小走向強大,大風大浪都經歷了不知有多少了,到了油盡燈枯的最后,她想對年輕氣盛的劉徹,說幾句肺腑之言。竇太后剛強了一輩子,到了生命最后時刻,很多人認為她會有了慈悲之心,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嘛,但在我看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竇太后在臨死前還挖了一個坑,其目的是為了保證竇氏家族的利益,但是隨著后續事態的發展,她的計劃落空了,竇氏家族和其他外戚們一樣,走上了覆滅之路,就算是竇太后的侄子「大能人」竇嬰,也沒辦法逆轉!
竇太后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大漢的未來怎麼辦?交給年輕的劉徹,她是不太放心的,劉徹這幾年比前幾年要成熟多了,不再大張旗鼓的搞什麼變法革新了,與儒生間的距離也疏遠了,整天帶著衛青和一班侍衛們,在上林苑里操練騎射之術。「強身健體挺好的,這個孩子比他父親身子骨強健的多,是個有福氣的面相!」竇太后總是想讓劉徹認同自己信奉的「無為而治」,不爭是爭就是不動既得利益者,而變革的本質是什麼呢?對于統治階層來說,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竇太后所代表的竇氏集團,就是既得利益者,從自身利益來考慮,反對變革是理所當然的事!
劉徹搞「建元革新」,重用儒生趙綰、王臧,太尉田蚡和丞相竇嬰都支持他,但是他們也算是各懷鬼胎,田蚡和姐姐王娡代表了王氏外戚,而竇嬰則是竇氏代表人物,不過他這個人比較軸,有時候連姑母竇太后的面子都不給,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這個人做事的原則是「我這個人做事是為國不為私!」因此,兩個人都堅決支持劉徹推行變法,并決定趁著竇太后去驪山泡溫泉的機會,發動政變奪權!趙綰早就把奏折給草擬好了,內容是以后漢武帝不用事事向竇太后匯報,可以自己做決定了,一旦這個奏折的內容被批準,那麼橫行了三朝的竇太后,可能就被強行下線了。但是這件事被竇太后知道了,他連夜從驪山返回了長安,并且通過程不識控制了兵權!當竇太后的馬車出現的時候,竇嬰的臉色很難看,他本來已經安排李廣守在大殿外,以應對不測,但是對竇太后他是不敢動手的!
竇太后搶先一步到了朝堂,當漢武帝劉徹姍姍來遲的時候,看到奶奶后的第一句話是:「奶奶,您來了?怎麼不在驪山多休養幾天?」竇太后哼了一聲,「謝謝陛下惦念著我這個老太太,不過我聽說朝堂里出現了奸佞之臣,如果不及時處置,恐怕他們蒙蔽陛下,禍亂天下呀!」「哪里有什麼奸佞之臣?都是忠心耿耿的臣公呀!」竇太后不理會劉徹,而是讓莊青翟拿出了彈劾趙綰和王臧貪污的奏折,「趙綰、王臧下獄嚴查!田蚡、竇嬰免官!」接著竇太后把丞相和御史大夫都換成了自己人,轟轟烈烈的「建元革新」失敗了。漢武帝劉徹被奶奶的這一番操作,給徹底打掉了銳氣,他懵了,看來姜還是老的辣呀!
漢武帝開始不說話了,竇太后說什麼,他都只是說:「奶奶說的對!」或者做個一言不發的木訥之人。你說漢武帝劉徹是傻了嗎?當然不是,不過是蟄伏而已,當建元革新失敗,田蚡和竇嬰被免職,趙綰、王臧獄中自盡后,漢武帝的老師建陵侯衛綰突然在傍晚來了內宮。「老師,你來了!」「陛下,如今強弱不成對比,要退,退就不會輸,不退就一定會輸!」漢武帝疑惑的說:「老師,趙綰他們和我說,要知其不可而為之呀!這個退,怎麼聽上去有點道家無為不爭的意思呀!」衛綰笑了,「治世哪能全憑一門學說?那麼做的話,不過是個書呆子,治世之學要兼容并包,如今形勢,道家那套理論就有用了!」
衛綰接著說:「陛下,你就好比是一塊巨石,但現在只是放在地上,那麼就無法發揮出威力。只有把巨石放在高處,才能有雷霆萬鈞之勢,如今你需要集勢而不是較力呀!」漢武帝握著衛綰的手,「老師,我懂了,先帝說您是大才,如今我才知道您是個采百家之長的人!」「陛下,你要治天下,就要有包容萬物的心胸,如今正是考驗您的時候,如今要蟄伏待機,才能有所伸展和作為的!」「老師,你留下來吧!這樣我可以時時刻刻聆聽教誨!」面對漢武帝劉徹「殷切」的目光,衛綰搖了搖頭,「陛下,山野之人,不能再入朝堂之內,冷眼旁觀才能入木三分!」說要,衛綰離開了宮闈,出入宮闈如入無人之境,那是因為北軍的將校大多是衛綰的門人弟子,這是什麼?這就是很多有能力者,所缺乏的資源優勢!
漢武帝的核心策略就是一個字:拖,畢竟竇太后年紀大了,漢武帝耗得起,也等得起,利用這段時間,劉徹培養了一批青年才俊,其中就包括了軍事能力突出的衛青,善于理財的商人之子桑弘羊,還有外交人才張騫等等。很快竇太后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刻,這一天既是武帝所期待的,也是漢武帝所不愿看到的。希望的是大權在握,不希望的是奶奶離開自己,本來已經處于昏迷狀態的竇太后突然清醒過來,還喝了一碗小米粥,并讓人給劉徹捎話,說要見他這個孫子一面。
劉徹得到這個消息后,猶豫了,他不知道老太太的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藥?他不能不去,他從那內侍手中拿過寶劍,緊緊的握在了手里,因為他不清楚奶奶讓自己去見她,是不是要把自己撤換得鴻門宴!
當漢武帝走進后宮時,竇太后滿頭的白發首先映入了眼簾,她已經目不視物很多年了,但因此聽覺特別敏銳,「是不是彘兒來了,快到奶奶這里來,快過來!」劉彘是劉徹之前的名字,在漢景帝決定讓劉徹做太子時,就特意為他改了名字。這時候聽起來格外的親切,勾起了很多兒時曾經的回憶。「奶奶,你有什麼話對我說?彘兒在呢!」竇太后摸著劉徹的頭,眼淚也留了下來,「彘兒,奶奶之所以堅持到現在,把權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不是因為奶奶喜歡權力,而是為了守護劉氏天下呀!你太年輕,容易被左右和表象所蒙蔽,奶奶實在是不放心呀!以后國家的命運,就壓在你一個人的身上了!」
漢武帝一愣,奶奶為什麼不推薦竇嬰給自己呢?那是她的親侄子,還是個有能力的人,漢武帝對這個表叔魏其侯,也是十分信任的!但竇太后居然不提竇嬰,也不提田蚡,只是提漢武帝自己。竇太后接著一字一句的說:「彘兒,奶奶一直放心不下一個人,本來你父親去世之前,就想過動她的,但是看在你的面上,最后才沒有動手!」漢武帝的手有些顫抖,他顫著聲音問道:「奶奶,您說的是誰!?」竇太后對漢武帝說:「你還記得你劉榮哥哥吧!」「當然記得,這和劉榮哥哥有什麼關系?」「關系可大了,當初劉榮因為侵占太廟,給自己修寢宮,被你父親下獄查辦,在獄中時他曾經給奶奶寫了一封信,但這封信後來卻神秘消失了,主辦此案的可是蒼鷹郅都呀!這個人你是清楚的。他是個執法不二的人,但他也說不清那封信去哪里了,顯然是受到了他人的威脅,試問連梁王都不怕的郅都,究竟怕誰呢?」
「奶奶,你知道那個人是誰了?」竇太后露出了笑容,「天下哪有不透風的墻呢?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你姑母可是個消息靈通的人,她後來查清了,此時就是你母親王娡所為!」「真的是他!」「她是你的母親,她這麼做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穩固你的太子之位,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她自己呀!可惜郅都到死都沒有說出她來,本來你父親去世前,是要把她和田蚡拿下的,但他不想看你剛失去了父親,又失去母親,那對你來講,實在是太殘酷了!你娘的心機太深,薄皇后和栗姬,根本不是她的對手,包括你也是一樣!你別認為奶奶是怕你掌權,我是怕你母親和王氏掌權,亂了劉氏天下呀!你懂奶奶的良苦用心嗎?」
「徹兒,奶奶死了以后,有三件事,你要記住,第一是你的母親王娡,一定會出來干預朝政;第二你母親王娡和舅舅田蚡,一定會安插王氏族人進入朝堂;第三就是王娡和田蚡會亢泄一氣,把持朝政,把你這個皇帝架空!」
「奶奶你別說了,我知道了……」漢武帝的手顫抖了,竇太后說的沒錯,這山還比那山高!母親的心機,和竇太后相比不需多讓,而舅舅田蚡的貪婪卻是遠遠超過竇嬰的,你說竇嬰還是公私有別的,但田蚡就是真的「家國情懷」了,國家不過是他斂財的工具,他也不過是個傀儡。「奶奶,您放心,您的話,彘兒記下了!」竇太后點了點頭,「你是個好孩子,但要記住那些你最親近的人,往往是最危險的人,但凡要事不要輕信于人,尤其是兵權,一定要把控在自己手里!」竇太后邊說,邊把把虎符交到了漢武帝的手里,老太太想清楚了,竇氏的命運,就在劉徹的一念之間,她不推薦竇嬰,因為劉徹要對抗王娡和田蚡,就要借助竇嬰的力量,她說了出來反而顯得多余,多余的話不用去說,漢武帝自然會懂的。
竇太后臨終的囑托,把厲害關系說的絲絲入扣、有理有據,她不想看到竇氏家族就此覆滅。為此,竇太后為漢武帝設身處地的考慮,提示他王娡和田蚡的威脅,希望漢武帝能夠信用竇嬰,來達到牽制王娡和田蚡的目的。如果是漢景帝時,可能竇太后的計劃就成功了,但漢武帝劉徹和父親完全不同,奶奶去世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那些竇氏的黨羽進行了清洗。而后先是挑起竇氏和王氏的矛盾,而后進一步激化矛盾,先是用「偽詔」為理由,腰斬了竇嬰,并滅了竇氏全族。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