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綜合推薦
历史故事
明星
奇聞趣事
老照片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星座课堂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北宋攝政太后劉娥跌宕起伏的一生
2023/03/18

如果偶然提起劉娥這個名字,可能知道的人并不算多,但根據她的故事改編成的一個歷史劇恐怕就算得上家喻戶曉了,那部劇的名字叫做《 貍貓換太子》。劉娥,從一個賣唱的孤女,榮升到母儀天下,再到垂簾聽政,再到身披龍袍,這位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一生充滿了曲折離奇,卻也精彩紛呈,令人刮目相看。毋庸置疑,劉娥是一個鐵腕女子,史學家們常將之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但她功績赫赫,被史書稱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是一位上對得起趙家列祖列宗,下對得起千萬黎民的好皇后、好太后。


苦熬數載終入皇宮

公元997年,宋太宗病逝不久,一個美麗成熟的女人在月色中被悄悄地帶入宮中,并立為美人,她是劉娥。盡管這樣的「迎娶」方式太過簡單,但劉娥卻喜極而泣。的確,為了這一天,她戰戰兢兢等待了十五年,確實讓人感慨萬千!

劉娥(公元968~1033年),山西太原人,后舉家遷至益州(今成都)。據說劉娥出生時,母親龐氏曾夢到明月人懷,便取名劉娥。劉娥出身不俗,祖父劉延慶在五代時官拜右驍衛大將軍,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

劉娥的童年很不幸,尚未諳世事時,父親在一次跟隨皇上征伐北漢的軍事行動中死去,因劉通無子,家道中落,母親只得帶著劉娥回到娘家。宋代禮教制度異常嚴格,龐氏年輕喪夫,被視為不祥之人,小劉娥自然也不會被寵愛,大概出于生計的考慮,劉娥學會了一手擊鼓的謀生技藝,善說鼓詞兒。

少年貧寒的滋味,使這個本來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尋常女子多了更多的欲望和心機。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娥出落成一個標準的蜀地美女。生性貪婪的外祖父迫不及待地將年僅15歲的劉娥嫁給當地青年龔美。龔美是一個銀匠,他一心想到外地去謀生,便帶著劉娥來到京城汴梁(今開封)謀生。

不過關于這段故事,也有一種說法是劉娥和龔美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夫妻。當時劉家家道中落,劉娥舉目無親,好心人龔美收留她,兩人焚香對拜結為異姓兄妹。就這樣,兩人結伴一同前往京師汴梁。

不管哪一種情況,劉娥總之是來到了汴梁,并因此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劉娥跟著龔美幾經輾轉、鬼使神差地得以進人宋太宗之子襄王趙恒的府中,并為趙恒敲鼓唱詞。

劉娥天生麗質,嬌小可人,一番撥浪鼓敲打下來,節奏鏗鏘,別具韻味,令襄王心動不已。


當時,襄王已經到了婚配的年齡,可皇帝遲遲沒有賜婚,他不敢輕舉妄動,便偷偷地將劉娥接進襄王府,日夜相伴。雖然日子過得小心翼翼,但想到以后或許能夠借此富貴,劉娥對待襄王百般溫柔。

偏偏好事多磨,盡管劉娥與襄王的戀情并沒有和外人聲張,但還是被襄王的乳母韓國夫人發現。韓國夫人認為襄王小小年紀就沉溺女色很不高興,而且她認為劉娥出身卑賤、來歷不明,便報與宋太宗。

宋太宗即命襄王進宮,當面訓斥,令他趕走劉娥。襄王因懼怕宋太宗的權威,不敢繼續再留劉娥,但又舍不得劉娥,便派人偷偷地將之藏到王宮指揮使張耆家,不時私會。這個瞞天過海的計劃瞞住了宋太宗和韓國夫人,一過就是十五年。

在這十五年里,宋太宗意識到襄王長大成人了,便封其為韓王,還幾次賜婚,襄王政務越來越繁重,府里又嬌妻美妾成群,他和劉娥相聚的日子越來越少,劉娥整日過的是一種偷偷摸摸、戰戰兢兢的生活,既怕宋太宗和韓國夫人發現,又要面對感情上的種種煎熬,不知道自己這樣熬下去最終是個什麼下場。

但劉娥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弱女子,加之母親早年告訴她的「月人懷而孕」及「必為貴人」的故事,使她堅信自己有出人頭地的一天。當襄王不在的時候,她就博覽群書,還跟著張耆家里的文人雅士學習琴棋書畫,更有一種成熟的韻味在期間,使襄王欲罷不能。


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元997年,宋太宗病逝。經過一系列激烈的斗爭,襄王繼承皇位,是為宋真宗。劉娥被宋真宗從張耆家接到宮中,立為美人,從此結束了與襄王暗相通情的地下生活,成為正式宮妃。

借腹生子入主中宮

十五年戰戰兢兢的生活,使劉娥養成了善于觀察、遇事機敏的性格,也刺激了她參與政事的野心。毫無疑問,這種性格在宮中是一筆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它助劉娥成為一個鐵腕女人,排除重重阻力登上了皇后寶座。

郭皇后乃大將軍郭守文之女,她仗著郭氏后台,在宮中對其他妃嬪頤指氣使,劉娥明白了家世后台影響著后宮地位,但自己無父母兄弟,怎麼辦呢?趁真宗高興時,劉娥請求封「表哥」龔美為官,真宗應允,并賜龔美姓為「劉」,自此劉娥在宮中不再孤身一人。

劉娥盡管得到了宋真宗的寵幸,但因郭皇后已入居中宮,自己又暫時想不出代而為之的好辦法,所以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提升。也許是天助,也許是命中注定,幾年后郭皇后因喪子之痛病逝了!

宋真宗以中宮虛位為名,欲立劉娥。誰知,大臣李迪等大臣們屢次上疏諫諍,認為劉氏出身寒微,又無子嗣,不可母儀天下。宋真宗為了不使事態擴大,只好暫且先將劉娥拜為德妃。

的確,盡管劉娥希望自己被立后,但她的出身、實力、子嗣等方面,均沒有做皇后的條件。劉娥絕非等閑之輩,她苦苦思索,終于想出了一個母憑子貴的計劃,當上了皇后。

劉娥這個母憑子貴計劃,在後來的戲曲、小說中被演繹成了著名的「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不過真正的事情經過并不是劉娥真的以貍貓換太子,這都是文人杜撰出來的。歷史的真相是劉娥「借腹生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劉娥已經是40多歲的半老徐娘了,她很想為宋真宗生個兒子,無奈肚皮不爭氣,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沒有懷上龍種,看來命中注定不能生兒子了。于是,她只好將目標轉向了自己身邊的一個侍女。這個侍女為李氏,皮膚白皙,宛若玉脂,令人悅目,而且為人莊重寡言。

有一次,真宗留宿劉娥宮中,劉娥故意推說自己身體不適,便讓李氏侍奉皇帝入寢,競然身懷有孕。與此同時,劉娥對外宣稱自己懷上了龍種,密不見人。10個月后,李氏一生產,劉娥就把孩子抱走了,并告誡李氏絕對不許聲張,又囑咐所有知情人不許走漏一絲消息,順理成章地將孩子歸到了自己名下。真宗寵愛劉娥,也默許了她抱養李氏之子這件事,并將孩子賜名為趙禎。

有一個皇子掛在名下,朝中反對立劉娥為后的人少了,更有些善于察言觀色者如丁謂等,乘機附和真宗,這更促使真宗下定決心,終于不再顧忌大臣的反對將劉娥立為皇后。這一年劉娥44歲,算的上是歷史上較年長登上皇后寶座的女人了。


參與政事鏟除異己

人主中宮,是劉娥的政治生涯中極為重要的里程碑。劉娥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獻媚,她聰明能干,有心計,有手腕,不言而喻,這決定了劉娥能夠在今后的政治生活中對真宗加以影響。

據《宋史》記載:劉后生性警敏機智,善解事體,通曉經史,熟知政事,多年來,凡是她耳聞目睹的宮廷內外之事,不分大小巨細,她都可記其本末,言其梗概。

當時北面的遼國屢次南侵,邊境告急,真宗每次退朝回宮后要批閱大量的奏章,常常要到夜半三更方能完畢。每當這時,劉娥始終與真宗相伴,或對一些事情的處理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能引征以往故事幫真宗用以參考。

這樣一來,劉娥不但培養、提高了政治才干,也進一步加深了她與真宗的感情。正因她與真宗之間在政治上存在著共同的志趣,她才得以在真宗的感情深處占有固若磐石的位置,冠華六宮。

由于真宗的寵幸和信任,劉娥在政治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她深知自己在宮中勢單力薄,便開始注重培養自己的心腹之臣,她周圍逐漸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勢力,其中以錢惟演、丁謂等人為主。

公元1020年,真宗患風疾,艱于言語,神志恍惚,說過的話、許過的諾經常不記得,這種情形,他更無法正常處理國政。多年來,一直充當真宗政治伙伴的劉娥乘機把持了大權,朝廷之事多由她決斷。


大宋王朝極重身份家世,劉娥知道自己出身卑微,因此大權在握后,她立即開始為自己的祖宗追加封贈,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親、母親追封高官厚爵,大力抬高了娘家的身份地位。

劉后權力的急劇膨脹,遭到了一批大臣的強烈反對。其中以宰相寇準為首,支持他的還有參知政事李迪和翰林學士楊億等有名望的大臣,秘密啟奏真宗:「皇太子國之儲君,人所屬望,愿陛下以宗廟社稷為重,使令監國,擇方正大臣為羽翼,盡心輔弼。」真宗表示同意。

劉娥得知消息后,當然無法等閑視之,她利用丁謂、曹理庸等人相抗衡,極力在真宗面前搬弄調撥,誣陷寇準結黨朝廷,權熾勢盛,有逆反傾向。真宗因病情早已經言語錯亂、神志不清,便同意免去寇準的宰相之職,罷為太子太傅,封萊國公。劉娥擔心寇準復相,請求將之貶出京城。

在真宗尚未表態之際,又發生了一場未遂的宮廷政變,使寇準再次遭到劉后一派的打擊,這場政變的策劃者是內侍省副都知周懷政。周懷政與寇準交往密切,寇準被罷相后,丁謂也乘機疏斥之,他心中不安,決定鋌而走險,私下招來客省使楊崇勛、內殿承制楊懷吉等商議廢除皇后。

不料,楊崇勛被丁謂收買,結果周懷政黨羽被捕處斬,寇準受牽連又被遠貶到道州(今湖南道縣),朝中與寇準關系密切者,如繼任宰相李迪皆被斥退,反對劉娥的勢力被大大削弱了。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較量,劉娥將親信丁謂安排為中書,錢惟演到樞密院,接著又任命劉美為馬軍司都虞侯,權領馬軍司,同時還掌管著皇城兵馬司,負責宮城出入和戍衛等。至此,劉娥完全控制了政局,朝廷中再沒有力量可以與她公開抗爭。

真宗的身體狀況日益惡化,神志不清。一天,他突然問身邊的人:「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寇準與李迪了,這是怎麼回事?」


左右懼于劉后的勢力,無人敢應對明言。真宗臨終前還反復地說唯有寇準與李迪可托付大事。

公元1022年,54歲的宋真宗病逝于延慶殿,遺詔曰:「此后,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權取處理」,這份遺詔相當于認可了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太子趙禎即位,是為仁宗,劉娥被尊為皇太后。

把持朝政效力宋廷

當時仁宗只有11歲,丁謂等親信投其所好,指出「眼下太子年幼,若得不到皇后支持,便不能立身固本,也難使天下人心歸附。」于是,劉娥仿東漢太后坐左而幼帝坐右之制,至承明殿垂簾聽政。

北宋六帝有四位垂簾聽政的皇后,即仁宗曹后、英宗高后、神宗向后、哲宗孟后,而劉娥則是北宋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后。這樣一個有智有謀的鐵腕女子,注定要在宋朝政治舞台上大顯身手。

垂簾聽政之初,劉娥立即再次貶斥舊日的老對頭寇準、李迪二人。寇準由道州司馬貶為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參軍,李迪也被貶往衡陽(今湖南衡陽)。按宋朝祖宗家法,把重臣貶往蠻荒遠野之處,已是極重的處罰。后寇準處煙瘴之地,又年邁體弱,一年多就病故了。

就在這期間,劉娥還機警地識破和粉碎了亂政之徒,狠毒地貶黜了丁謂及其黨羽。原來,丁謂自劉后臨朝以來以勛舊大臣自居,欺負朝中孤兒寡母,勾結宦官雷允恭權傾內外,擅權弄威,內挾太后,引起劉娥不滿。


一天,劉后在承明殿召諭朝臣:「丁謂身為宰相,交通宦官,互有請托。丁謂以往奏事,都說已與卿等議定,吾便皆表示同意,現在方知其矯誣!」結果,雷允恭被誅,丁謂被免職,后貶為崖州司戶參軍。

數年后,樞密使曹理庸也因冒犯劉娥威嚴被貶。有一次,曹理庯在帝前奏事,偶爾用手指擊打腰帶,劉娥看到后心想曹理庯怎敢如此無狀,這不是藐視自己嘛,便借機將之貶到了外地。

所謂「兔死狗烹」,丁謂、曹理庯是劉娥排斥政敵的尖刀兵,如今她已經穩操權柄,無須寬待這等人的不法舉動,也決不容忍他們冒犯自己的尊嚴。更何況,這樣做還能樹立個人的權威,一舉多得。據史書記載:「丁謂、曹理庯既以侮權貶竄,而天下對劉后惕然畏之!」

經過多年的政治斗爭,劉娥對朝臣結黨營私深有感觸,她知道自己年長,皇帝年少,很容易被有所圖謀的大臣鉆空子,于是她將大臣親眷們的姓名一一記錄在案,凡遇到有推薦官員的時候,她都拿去核對一下,只有榜上無名者才能得到升遷的機會。

劉娥雖然有些偏袒家人,但她號令嚴明,賞罰有度,并不縱容外戚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等賢才都得到了她的重用。


如此一番「大換血」之后,劉娥頒布制令自稱「吾」,依舊與仁宗同御承明殿。經過相關部門的討論,還規定:大臣奏表由內東門承遞,另差內侍省都知一人跪授傳進,皇太后所降批答,首書「覽表具之」,末云「所請宜許或不許」。群臣上尊號「日應元崇德仁壽慈圣太后。’

事實證明,劉娥是很有才能的。她提倡恭、儉、仁、恕,兢兢業業地治理國事,保證了天下的太平、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的繁榮,如印刷術和火槍、火炮的發明,大型船舶制造業的發展。這些成就不但對中國歷史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不做女皇良后壽終

劉娥是一個很有魄力的女強人,也是一個權力欲很強的鐵腕女人。直至仁宗成婚后,她也不愿意還政。這樣一種局面使那些視大宋皇統神圣不可侵犯的大臣們為之擔擾,他們紛紛上書請仁宗獨自理政,劉娥則總是裝聾作啞。

劉娥雖不愿還政于仁宗,但當有人鼓動她自立時,她卻是怒不可遏。據載,程琳獻圖《武后臨朝圖》,劉娥親擲于地,道:「吾絕不做這種有負列祖列宗的事情!」劉娥表態后,群臣見她能以大局為重,如釋重負,更加效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

因此,劉娥臨朝十幾年的時間里始終沒有自己稱帝,宋仁宗雖為傀儡,但仍保持著其皇統地位。不過,這個鐵腕女子追逐權力的欲望并沒有滅絕,也很難說她沒有萌發過仿效武則天稱帝的念頭。

有一天,劉娥突然找到參知政事魯宗道問:「唐朝的武則天是個什麼樣的君主?這個人怎麼樣?」

魯宗道一點情面也不留,答道:「那是唐朝的罪人,她差點兒就葬送了社稷!」劉娥聽了默不作聲,一臉落寞之態。

當政時期,劉娥禮儀處處比擬至尊,甚至一度想凌駕于仁宗之上。一次,與仁宗同去孝慈寺拜祭,她以功績自居,頗為得意,示意車夫把自己的車子趕到皇帝前面先行。一些大臣出來以「夫死從子,天經地義,太后豈可先皇上而行!」規勸,劉娥只好無奈地令車夫停車尾隨皇上的車駕。


公元1033年2月,舉朝要舉行祭太廟的大典。劉娥也許是自覺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主意一出,朝臣群情激昂,一致反對。但劉娥并沒有采納,仍然堅持此行。

不過令朝臣和仁宗倍感欣慰的是,儀式結束后,劉娥在太廟文德殿徹底還政于兒子仁宗,并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圣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宣布結束臨朝,退居后宮。

一個月后,劉娥病逝于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劉娥臨終前仁宗一直在左右守候,他見母后數度拉扯身上衣服,便問參知政事薛奎原因。薛奎答曰:「太后不愿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人葬」,仁宗遂下令給劉娥換上了皇后冠服。


仁宗還沉溺在悲痛中,一些舊臣上議,說劉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侍女李氏,更有當年被劉后貶斥者紛紛詆毀說李氏是太后毒死的。仁宗痛哭數日,下詔自譴,追認李氏為太皇后,遷葬永定陵,欲罷劉娥皇后之位。

不得不佩服劉娥的先見之明,高瞻遠矚。待仁宗遣人開棺驗視生母李氏的棺木時,只見李氏葬品如一品夫人,冠服也與皇后相等,仁宗大悔,嘆道:「人言豈可盡信」,遂給劉娥上香自責。

靈柩起駕這天,仁宗不但為劉娥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牽引棺材的繩索),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一般皇后只謚二字,而仁宗給劉娥謚號為「莊獻明肅皇后」(后改章獻明肅皇后),以彰其功。

這樣,劉娥這個早年經歷坎坷的敲鼓女孩,竟然安安穩穩地走過了一生。她早年喪父,還一度靠賣唱為生,嫁給了一個平凡的銀匠,卻又幸運地遇到了鐘情的真宗皇帝,一生對她癡情不改。劉娥一生沒有生育,卻始終被仁宗尊為母親,在身世之謎被揭穿之后,也不曾毀了這個名份。這都是因為劉娥為人有心計但不狠毒,正是這一點,成就了她一生的幸福,從這一點上來看,與民間故事中「貍貓換太子」中的形象,是格格不入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我,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鴻章家族上色老照片:圖4是其小妾,圖8兒媳婦長相漂亮
2023/03/29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歷史上的金枝玉葉到底長啥樣?難得一見的晚清格格真容,魅力非凡
2023/03/30
晚清選秀真實場景,秀女個個神色惶恐,入選標準與美貌無關
2023/03/30
晚清老照片:姑娘豐滿圓潤面帶微笑,慈禧太后的小火車被公開展示
2023/03/30
清末上色老照片,青樓女子坐馬車外出接客,慈禧太后乘坐的御船
2023/03/28
晚清彩色老照片:名妓輕撫琴弦氣質高雅,母子合影擺pose笑逐顏開
2023/03/30
歲月如斯,伊人不在——蘇軾自述一生遭遇與他詩詞的關系
2023/04/02
采用先例和慣例的法律體系,是如何影響現代司法體系的?
2023/04/01
宋江李逵戴宗同桌吃飯,一碗魚湯暴露階層!盧俊義柴進才是豪門
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