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關于洪承疇究竟是英雄還是奸臣的爭議,始終沒有一個令人徹底信服的結果,不過認為其是奸臣的還是占據上風。
洪承疇的一生完全可以掰成兩半進行討論,分別是「生而事明的前半生」,以及「死為清鬼的后半生」,這兩段經歷共同構成了洪承疇七十二年的人生。
早年洪承疇作為明軍的將領,在前線領兵作戰,深得崇禎器重,但自從兵敗松山被俘后,他卻換上了一張女真人的面具,為滿清入主中原而殫精竭慮。
據說被俘初期,洪承疇誓死不降,但是在皇太極的美人計和恩威并施下,最終還是服了軟,對此我們只能說一句:人性的復雜莫過于此。
洪承疇作為明朝百姓,自然是生來要為明朝服務的, 萬歷四十四年的科舉殿試中,洪承疇高中二甲第十四名,被賜予進士出身,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高材生。
此后洪承疇在刑部為官六年,在多個職位上均有履歷,直到天啟七年時,升任陜西督糧參政,在這個崗位上,洪承疇第一次踏足軍事。
當時正值明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不斷,洪承疇任職的陜西自然也是如此。在農民軍的起義進攻下,洪承疇緊急上任,領兵出戰斬殺了三百余名起義軍,洪承疇之名因此得以傳播開來。
崇禎即位后,將洪承疇委以重用,任命他為延綏巡撫,駐守邊疆。這期間的洪承疇其實十分痛恨背叛投降的行為,多次將敵軍的叛將斬殺于陣前,可以說此時的洪承疇還是一位正義之士。
而且在日后與清軍的作戰中,洪承疇也身先士卒,但是松山之戰卻徹底改變了洪承疇的人生走向,也使得明朝失去了一位得力將領,變得更加岌岌可危。
崇禎十四年,洪承疇統帥八路總兵共計十三萬兵馬集結于寧遠,與皇太極率領的清軍在此會戰。
在隨后的戰役中,洪承疇部迎面對上皇太極主力,且后路也被濟爾哈朗率軍切斷, 即便是深陷包圍之境地,洪承疇也并未打算投降,而是力主決一死戰,哪怕死也要死在戰場上。
然而八路總兵卻主張撤退,由于意見不合,導致了十三萬明軍無法統一行動,在隨后的大戰中被徹底擊潰。
為了徹底取得勝利,皇太極將松山重重包圍,直到翌年一月,洪承疇聽聞朝廷援軍趕到,遂派遣一支人馬突圍但未能成功。
在長達半年的包圍下,松山副將軍夏承德心理崩潰,暗中投降皇太極,并與清軍勾結,致使松山城破,洪承疇被皇太極俘虜。
這也是洪承疇人生的分水嶺,此后那個正義之士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叛將。
洪承疇被俘后,起初誓死不降,并用絕食以明心志,皇太極也并未將其殺害,而是多次派人前往勸降,但使者每次都被洪承疇大罵而歸,而皇太極并未放棄。
眼看使者勸說未果,皇太極便使用了經典的美人計,讓自己的一位妃子前去一試,這位妃子便是莊妃,即後來的孝莊太后。
事實證明,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即便是洪承疇這樣用絕食以明心志的將領,都在美人計下動搖了內心。
此時皇太極抓住機會,親自前往洪承疇處,事無巨細地詢問其身體狀況,期間皇太極還曾脫下自己身上的厚貂裘,披在衣著單薄的洪承疇身上。
在皇太極如此溫和的舉動下,洪承疇徹底丟掉了最后的一絲斗志,決定歸降清朝。
于是在被俘不到三個月后,洪承疇和祖大壽等一起正式投降滿清,此后成為滿清的大臣而存在。
不過此處需要注意的是, 關于皇太極在勸降洪承疇的過程中,是否真的使用了美人計,還值得商榷,美人計之說的可信度較低,因為莊妃于皇太極而言,可不是一般的妃子那麼簡單,她深得皇太極寵愛,為其生下一子三女,獨子便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而洪承疇只不過是一個邊關的明軍守將,此時更是淪為階下囚,皇太極即使想要招安他,也不值得用自己寵愛有加的妃子去行使美人計,完全可以找一個一般的妃子,甚至是貌美的普通女子都完全說得過去,否則皇太極此舉,不是自己給自己綠戴帽子?
所以皇太極使用美人計勸降洪承疇的說法,可信度并不高,不過當個野史看看打個樂趣,還是可以的。
歸順滿清后,洪承疇徹底變了個人,他變得手段極其狠辣,特別是在對付明軍時更是如此,這也是他被認定為奸臣的重要原因之一。
崇禎自縊煤山后,洪承疇力主多爾袞進入北京,為日后滿清進駐中原打下了基礎。而在多爾袞去世福臨登基后,洪承疇更是前所未有的「努力」,只為回報恩情。
為此,洪承疇大肆捕殺民間的抗清志士,比如黃道周、陳子龍以及夏完淳等人,皆是死于洪承疇之手,如此惡劣行徑,也難怪后人將其認定為奸臣。
而且自從明朝滅亡后,一些明朝宗室成員南下建立南明政權,洪承疇對于南明政權的打擊,同樣是毀滅性的。
當時南明李定國歷經多次戰役,收復了湖南、廣西等大部分地區,正是南明迎來鼎盛之時,卻被洪承疇打壓殆盡, 他利用勸降身為南明政權砥柱之一的孫可望,達到攻破云南、直取昆明的目的,隨后率軍對南明政權進行絞殺,直接導致了南明的覆滅,促成了清朝的大一統。
總的來看,洪承疇對于明朝而言,絕對是害大于益,而他身為明朝百姓,卻做出此種舉動,被認定為奸臣倒也不算失實。
南明政權覆滅后,洪承疇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此后他安然生活在清廷的優待之下,直到康熙四年去世,時年七十三歲。
諷刺的是,洪承疇在死后被清廷賜予謚號「文襄」。這個謚號是一個妥妥的美謚,清朝中有不少大臣都在死后被賜予「文襄」謚號,其中有一個我們熟知的人,此人便是收復新疆的左宗棠。
而左宗棠是被視為民族英雄的人物,卻和洪承疇這個背叛自己國家的叛將用著同一個謚號,真不知該用哪個詞來形容這種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