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歷史上的王朝,西漢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一個輝煌朝代;而要說西漢的歷代帝王,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可謂是西漢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位帝王。
他們一個出身底層,卻草根逆襲,開創西漢王朝;一個雄才大略,大破匈奴,遠征西域,把西漢推至歷史上最輝煌的巔峰。
但是,如果有人說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在漢武帝之后,西漢歷史上還有盛世,而這個盛世才是西漢的最巔峰時期。
開創這個巔峰盛世的帝王在西漢歷史上的知名度遠不如他的前輩,但他的能力非常之強,在他統治西漢的二十多年里,漢朝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他在位期間,開拓了漢王朝最遼闊的疆域,開創了「王霸」治國之路,更是策劃了西漢與匈奴之間最大規模的騎兵決戰;不僅如此,在他統治的時代,西域諸國徹底對大漢稱臣。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身世最為波折離奇的皇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本是皇族血脈,卻流落民間多年;他從小多病多災,卻依然平安健康長大;他雖然長在長安大牢里,卻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當上皇帝后,更是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就是西漢歷史上著名的中興皇帝-漢宣帝劉洵,也是西漢王朝著名的囚徒皇帝-劉病已。
劉病已
漢宣帝劉洵(前91年―前48年),西漢第十位皇帝,原名劉病已,漢武帝曾孫,前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在位25年。
說起劉病已的人生經歷,那就不得不提西漢歷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
公元前91年,劉病已出生,一出生就貴為曾皇孫,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的祖父是漢武帝劉徹,祖母是著名的賢后衛子夫,爺爺是當代賢明遠播的太子劉據。
而在西漢帝國最輝煌強大的那些年,劉據的太子之位可謂是穩如泰山,后宮有自己的母后幫忙撐腰,朝中有一堆支持他的朝臣;更別說在軍中,他的舅舅衛青乃是絕代名將,表哥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是西漢軍中的后起之秀,統帥萬軍。
這樣強大的后台讓當時的劉據豪情萬丈,只等漢武帝駕鶴西去,他就名正言順地繼承大統,成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可是,在霍去病和衛青相繼去世之后,劉據的后台可謂是倒了一半,之后,隨著衛子夫年老色衰,漢武帝也不再寵幸于她,而此時的漢武帝,也已經到了年老之際;于是,朝中的宵小大臣開始作祟。
衛家隨著衛青和霍去病的去世而開始衰落
公元前91年,也就是劉病已出生之后,「巫蠱之禍」的大幕正式開啟。
一天,晚年的漢武帝不幸染病,作為帝王,都是怕死的,因為舍不得他的無限江山,舍不得手中的至高權力,染病的漢武帝變得患得患失,懷疑有小人要害他;而他身邊的寵臣江充以此為由,暗中聯合按道候韓說,宦官蘇文誣告當朝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用巫蠱詛咒漢武帝,還誣陷他與陽石公主通奸,以此來打擊太子劉據。
晚年已經變得昏庸的漢武帝在不經過詳細調查的情況下,就憤怒的下旨處死了公孫賀父子二人。
同時,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以及衛青嫡長子長平侯衛伉等西漢重量級人物也紛紛也受到牽連,被誅殺而死。
然而,此事還沒有結束,江充利用職務之便,緊接著把矛頭指向太子,誣陷太子謀反,企圖徹底搬倒太子。
衛氏集團被誅殺
面對突如其來的飛來橫禍,太子劉據驚悚不已,他終于知道,自己的父皇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神武睿智的千古一帝了,而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變得昏聵不堪,不再信任任何人。
漢武帝的屠刀已經高高舉起,目標直指自己最得寵的兒子-太子劉據。
劉據在面對「證據」的情形下無力反駁,為了自保只能起兵反抗。
劉據起兵,誅殺了江充;但他這樣的舉動,無疑是正中按道候韓說以及宦官蘇文的下懷,于是,這兩個奸臣開始煽風點火,不斷在漢武帝耳邊造謠太子謀反。
漢武帝一怒之下,大漢鐵血軍隊開始無情鎮壓太子的大軍,退無可退又無法為自己辯解的太子劉據在大漢驍勇善戰的鐵騎面前很快兵敗。
江充誣告太子謀反
兵敗后的劉據在絕望之中選擇了自盡,而大漢皇后衛子夫由于幫助自己的兒子起兵造反失敗,也選擇了上吊自盡,他們以自己的死亡來做最后的反抗。
這就是西漢歷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此次政治事件最終以太子劉據自盡,皇后衛子夫上吊自盡以及太子家族三代幾乎被屠戮殆盡而終結。
「巫蠱之禍」是西漢開國以來最大的冤假錯案,此次事件牽連人員多達數十萬人,數萬人因此而死,太子劉據一家更是幾乎被屠殺殆盡,除了一名尚在襁褓中的嬰兒。
這名活下來的嬰兒就是太子孫劉病已,他的家人全部在「巫蠱之禍」中慘死,他也被拋棄在監牢中,自生自滅。
或許是上天垂憐太子劉據,讓他全家都被屠殺殆盡之后,還能有血脈留在世間,亦或是大漢王朝難以延續,上天讓劉病已活了下來,拯救大漢。
嬰兒劉病已
剛出生就被拋棄在監牢中無人問津的劉病已本來是無任何僥幸能夠活下去的,可是吉人自有天相,他遇到了他一生的貴人,而這個改變劉病已的一生,改變整個西漢王朝走勢的人就是邴吉。
邴吉是西漢王朝的廷尉監,「巫蠱之禍」發生之后,清醒過來的漢武帝覺得事情太過詭異,于是開始反思,越發覺得太子被陷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于是緊急征召邴吉到京城,徹查「巫蠱之禍」的原因。
而奉命追查「巫蠱之禍」的邴吉卻在監牢之中意外地發現了太子之孫,看著那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已經餓得面黃肌瘦,連哭聲就漸漸變小,邴吉的心中在進行天人之爭,他不知道該不該留下這個孩子。
最終,還是惻隱之心戰勝了理智,他沒有對這個尚在襁褓中的稚子下手,而是暗中救下了這個孩子,他在監獄中挑選了兩個身體健康,心地比較良善的女囚犯胡組、郭征卿來喂養這個孩子。
邴吉救了劉病已之后,請胡組喂養孩子
在大家齊心協力的照料之下,孩子勉勉強強長大,但由于生活在不見天日的監獄里,因此小時候的劉病已經常生病,有幾次甚至生命垂危,都是邴吉冒著天大的風險出錢出力的救治,這才勉強活了下來。
所以,這個孩子後來起名叫「劉病已」,就是因為他從小體弱多病,民間傳言起個賤名好養活。
但是,當時的人們無論是誰也不會想到,就在京城長安的監獄里,一個骨瘦如柴的嬰兒正在拼命地吸吮中乳娘的乳汁,他在拼命的活下去,他是腥風血雨之后唯一活下來的希望。
沒有人能夠想到,17年之后,這個命運多舛,好不容易才活下來的囚犯再次蒞臨長安城,成為未央宮的主人,成為這個天下的最高主宰,成為大漢王朝繼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之后,又一座不可攀登的高峰。
小時候的劉病已
「巫蠱之禍」后期,壺關三老令狐茂以及田千秋等人不懼生死的上書漢武帝,為太子伸冤,漢武帝知道自己干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件錯事,悔恨不已,在無盡的懊惱悔恨中,漢武帝誅殺了江充的三族,并且燒死了蘇文,算是為自己的過失彌補了一二。
晚年的漢武帝鑄成大錯之后,憐惜太子劉據的遭遇,再加上自己已經快要駕崩了,于是特意修建了一座「思子宮」,以此緬懷自己的兒子;除此之外,漢武帝還在湖縣(劉據身死之地)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天下人聽說這件事之后,都很悲傷。
但是,此時的漢武帝,依然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曾孫整日游走于鐵窗牢房之間,不知春秋為何物,不知天下之壯闊。
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重,此時的劉病已還不滿5歲,望氣者說長安監獄之中有天子之氣,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保夕的漢武帝大為震怒,以為自己幾十年來好不容易守護的江山要易主,于是派內謁者郭穰把長安城所有監獄里的犯人都給殺掉。
晚年已經糊涂的漢武帝
但是,當郭穰來到邴吉所在的監獄中的時候,邴吉卻緊閉監獄大門,怎麼也不開,并且說道:「曾皇孫在此,普通人都不能隨意去殺,更何況是皇上的親曾孫呢。」郭穰大驚失色,小小的一座監牢里,竟然隱藏著這樣一個天大的人物,于是趕緊回宮報告漢武帝。
漢武帝得知自己尚有曾孫在世,大驚之下同時大喜:「上天垂憐啊,太子劉據一脈依然有后人存活世間。」于是一道圣旨發出,大赦天下,劉病已得以出獄。
但是帝王的尊嚴不可能讓漢武帝劉徹承認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更不可能將劉病已接到皇宮,盡心培養;如果是這樣,那就是間接地承認自己曾經做錯了。
因此,大赦天下之后,漢武帝任何表示都沒有;無奈之下,邴吉只好將劉病已送到其祖母史良娣家里,由史良娣的兄長史恭撫養。
就這樣,劉病已擺脫了監牢的生活,不用整天跟鼠蟲蛇蟻為伴了,他有了正常人的生活,雖然并非大富大貴,家門顯赫;但從小在監獄中長大的劉病已心態很好,他覺得這樣已經很好了,跟以前的生活相比,現在的自己簡直生活在天堂。
小時候的劉病已
一個月后,漢武帝駕崩,臨終之前留下兩道遺詔,一道為霍光等封侯;另一道遺詔是將劉病已收養于掖庭之中,并令宗正將劉病已錄入皇家宗譜;也就是說,漢武帝直到臨終之際,才正式承認了劉病已皇家子嗣的身份,讓劉病已認祖歸宗。
公元前85年,劉病已從史家搬出,養于掖庭之中,其宗室地位終于得到法律上的認可。
從漢武帝的這份遺詔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將劉病已送入掖庭之中,其實另有深意;因為當時的掖庭令是一個叫張賀的人,而張賀是劉據的生前好友,劉據生前更是有恩于他,由張賀在掖庭之中照看劉病已,漢武帝也放心。
這也算是漢武帝給「巫蠱之禍」做了一個徹底的交代,他終于在臨終之際以這樣一種方式承認了自己當年犯下的錯誤,并且給太子一脈作出了補償。
張賀得知劉據仍有血脈留存世間,激動不已,如漢武帝所料那樣,他傾力培養劉病已,不僅在生活上對這個命運多舛的皇孫體貼入微,更是私自出錢供劉病已讀書識字,讓他外出游歷名山大川,增強閱歷,希望能夠將他培養成劉據那樣的人才。
成年后的劉病已
至于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漢武帝生前的交代,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我想,漢武帝既然命令將劉病已收養于掖庭之中,就不可能不跟張賀提前透露他的用意,畢竟人心這種事,誰也把握不好,萬一張賀不念及當年跟劉據的舊情呢,這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我想,在漢武帝的遺詔公布之前,一定有一份密詔已經傳到了張賀的手里,這才有了之后張賀對劉病已的傾力培養。
在張賀的傾力培養之下,天賦出眾的劉病已成長迅速,他雖然是皇室貴胄,但出身底層,命運多舛,再加上多次游歷民間,深刻的體會到了民間疾苦,這也為他後來能夠成為西漢歷史上有名的明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武帝駕崩之后,由其小兒子劉弗陵繼位大統,是為漢昭帝,漢昭帝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跟歷史上那些有名的昏君相比,他要強上不少,可惜劉弗陵命太短,繼位沒幾年就跟著他的父皇而去了。
劉弗陵駕崩后,權臣霍光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因為劉賀荒淫無度,加上他登基之后,想要剪除霍氏勢力,惹惱了霍光,于是霍光一怒之下,就把剛上任27天,在皇位上屁股還沒焐熱的劉賀給擼下來了,徹底廢掉了這個皇帝。
劉賀被廢之后,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個時候,邴吉再次站了出來,他在霍光面前大力推薦劉病已。
成年后的劉病已
而此時的劉病已已經快到弱冠之年,他天賦出眾,加上張賀這些年的傾力培養,早已經是一個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鎮四夷的一代文武全才;再加上他本就是皇室血脈,繼承大統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所以,權臣霍光接受了邴吉的建議,擁立劉病已為西漢第十代皇帝。
其實,霍光之所以擁立劉病已為皇帝,跟他的超卓能力其實關系并不大,他作為一代權臣,既要權傾天下,還要功臣身退,更要流芳百世;所以在帝王的人選上,作為一代權臣的霍光,是很慎重的,既不能選擇對他有威脅的,還要選擇一個能力卓越的。
為什麼會是劉病已呢?除了劉病已能力卓絕之外,其實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霍光本是霍去病的弟弟,算是前太子一脈,支持前太子一脈繼承大統,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阻力較小。
但更為重要的是,劉病已不是成長在宮中,而是在宮外出生,先成長與監獄,后在掖庭中長大,在朝中幾乎沒有任何根基可言,這對于霍光來說,威脅是最小的。
權臣霍光
所以說,劉病已能夠繼承大統,除了運氣使然,能力卓絕之外,也算是冥冥中命運的一種安排。
公元前74年,17歲的劉病已正式入主未央宮,成為西漢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登基之后,劉病已改名為劉詢,是為漢宣帝。
漢宣帝劉詢本是西漢皇室中一個平凡的皇子,他命運多舛,一生經歷跌宕起伏;西漢的皇位本來根本輪不到他來坐,但命運偏偏選擇了他。
事實證明,劉詢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的一代帝王。
十年之后,漢宣帝劉詢成為西漢政治經濟改革的第一人,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孝宣之治」,讓西漢王朝在漢武帝之后,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文化都達到了西漢王朝的最巔峰。
登基之后的劉詢
劉詢即位后,朝政由權臣霍光把持,而且霍氏黨羽早就遍布朝堂,勢力根深蒂固,不是他這樣一個剛繼位不久,在朝中沒有任何支持的少年天子能夠抗衡的。
他清楚自己面臨的境地,常常為此而擔憂,怕自己成為第二個昌邑王,他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爭取不跟霍光產生沖突,只能慢慢發展自己的勢力,只有在朝中徹底站穩腳跟,才有跟霍光斗下去的資本。
可以說,漢宣帝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最能隱忍的皇帝。
但他繼位前期,確實是因為霍光的存在,在政治上沒有施展拳腳的機會,而且他非常害怕霍光,據說在他登基之日謁見高廟時,是霍光陪同他一同前往,他心里非常害怕,如芒在背。
所以,劉詢只能蟄伏,在他羽翼豐滿之前,他是不可能跟霍光發生正面沖突的,而且為了保護自己,在霍光提出要還政于君時,劉詢立馬回絕,他明確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賞霍光的才能,請霍光繼續主持朝政,并且為了打消霍光的疑慮,還當眾宣布,之后事無大小,一律先奏請霍光,然后再傳給他本人。
權臣霍光
除此之外,每次上朝的時候,劉詢都給予霍光極高的禮遇,儼然是把他當做肱股之臣。
果然,劉詢的這一招以退為進效果立竿見影,不僅打消了霍光的疑慮,更是緩和了朝廷內部的政治危機,他不再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昌邑王,霍光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權勢,連大漢皇帝都得聽他的。
公元前72年,蟄伏2年的漢宣帝劉詢為了自己的統治霸業,再次出手,他下了一道圣旨,歌功頌德漢武帝的功績,特意強調漢武帝北上討伐匈奴等,為大漢江山的開拓付出了畢生心血,表示想為漢武帝建立宗廟。
而劉詢的這道旨意潛藏著自己討伐匈奴的意圖。
群臣都贊成為漢武帝建立宗廟,但是長信少府夏侯勝發表了驚人的反對意見: 「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
劉詢趁機將夏侯勝一擼到底,此舉不僅震懾了朝臣,更是在朝中提高了自己的威望。
漢宣帝劉詢
而眾人不知道的是,劉詢的這道旨意其實還隱藏著其他意圖:為先帝立廟是正統的責任,劉詢就是通過立宗廟宣示自己是漢武帝的嫡親血脈,區別以庶出身份登位的漢昭帝,表示自己稱帝的合法性,以樹立自己的威信。同時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宣帝此舉無疑是為漢武帝盡孝。
最重要的是,詔書中肯定了漢武帝征討四夷的舉措,也為三個月后興兵征討匈奴,揚漢國威奠定了基礎,可謂是一舉三得。
《漢書·郊祀志下》也因此記載: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統興,故立三年,尊孝武廟為世宗,行所巡狩郡國皆立廟。
由此可見,漢宣帝劉詢的聰慧以及作為帝王的雷厲風行,西漢晚期的劉向就曾評價漢宣帝:「聰明遠識,制持萬機」,他的能力猶在文帝之上 。
在內部,漢宣帝劉詢從戰戰兢兢,隱忍不發到一步步的收回自己的權力,走得異常艱難。
漢宣帝劉詢
公元前68年,漢宣帝劉詢繼位第六年,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西漢的「代理皇帝」霍光,終于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漢宣帝親政的時機終于到來。
宣帝和上官太后親臨喪禮,以皇帝的極高禮遇厚葬了霍光;與此同時,宣帝開始親理朝政,他重用御史大夫魏相,讓魏相參與朝中機密大事的決策,后又提拔魏相為丞相;繼而任命邴吉為御史大夫,又對自己的岳父許廣漢委以重任。
就這樣,朝堂已經被漢宣帝把控。
緊接著,他開始對軍隊動手,削奪霍氏把持的權力;首先解除了霍光兩個女婿長樂宮和西宮的衛尉的職務,剝奪了天命掌管的禁衛軍兵權,全部換成自己的心腹。又將軍隊中霍氏家族掌管的南北軍和御林軍的統帥給換成了自己人;就這樣,漢宣帝掌握了軍隊。
之后,他提拔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大司馬,明升暗降,剝奪了他掌管右將軍屯兵的實權。
不僅如此,他還對上書進行了改革,下令大臣上書,直接提交皇帝審閱,不必經過尚書,又把霍氏家族尚書事的職務給架空了。
漢宣帝劉詢
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漢宣帝逐步收回了西漢的權力,成為了大漢帝國名副其實的帝王。
面對宣帝全面奪權的行動,霍氏集團先是不滿,然后是惶恐不安;終于在兩年之后,霍光之子霍禹起兵造反;但此時的漢宣帝已經收回了皇權,并且早有準備,他以雷厲風行的手段迅速平定了叛亂,既沒有動搖大漢帝國的根基,又迅速的在極短的時間內搬倒了霍氏集團,整個平叛過程,可謂精準打擊,信手拈來,該死的人全死了,不該死的一個沒死,堪稱是「教科書式」的典范。
從漢宣帝平叛霍氏集團內亂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漢宣帝劉詢確實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帝王,他聰明絕頂,善于隱忍,一旦時機到來,他又善于把握機會,一擊命中,展現了作為一代雄才偉略帝王的政治魄力和隱忍胸懷。
也能看出,他對人心的把握以及對于朝堂和軍隊的把控已經到了滴水不漏的境界,堪稱一代雄主。
漢宣帝劉詢
除此之外,在漢宣帝收回皇權之后,他開始整飭吏治,加強考核,一般的官吏,除了官員推薦之外,他自己都是親自考核,符合要求之后才會安排合適的職位予以重任,而且對待有功之臣,獎賞豐厚。
對于貪官污吏,他執法嚴明,大刀闊斧的進行嚴懲,一些地位很高,貪污腐朽的官員都相繼被誅殺。
對于地方上,他派一些精明能干的官員去鎮壓當地豪強,同時派人全國各地巡查,治理當地,平定當地冤假錯案;他還多次下令,大赦天下。
他的一系列舉措,很快就穩定了西漢的政治局面。
《漢書·宣帝紀》評價,「孝先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
自此,西漢迎來了自漢高祖劉邦建國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代,漢宣帝劉詢也把西漢的政治經濟推向了整個漢王朝的頂點。
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和發展之后,把漢朝的政治和經濟推向了一個頂點。
自現在開始,漢宣帝的目光已經瞄準了外部,匈奴一直是漢朝的心腹之患,自劉邦建立漢朝開始,匈奴就一直對漢朝邊境騷擾不斷,百年來,雙方爆發的戰爭沖突不計其數,雖然大多以漢朝勝出居多,但為了穩定國內,漢朝自劉邦開始,就開啟了和親政策,一直到漢武帝時期,雖然衛青,霍去病等絕世名將打的匈奴抬不起頭來,但并未讓匈奴徹底臣服于大漢。
到漢宣帝繼位后,匈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實力又恢復到從前,再次蠢蠢欲動。
但是,匈奴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他們遇上的對手,比以往面對漢武帝時,更加的難纏。
宣帝繼位第二年,就開始對匈奴用兵。
公元前72年,漢朝發動鐵騎16萬兵馬,兵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兩漢400年間最大規模的對外騎兵出征,打的匈奴倉皇而逃。公元前71年,漢朝3000騎兵再次襲擊匈奴,打的匈奴再次北返而去,從此不敢報復漢朝,只想說和。
公元前60年,統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賢撣率領數萬人投降漢朝,之后呼韓邪單于更是親往帝都長安,贊謁稱臣做北藩,「匈奴款塞、單于來朝」成為宣帝時期西漢的一大盛事。
之后,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聲威大震西域;至此,西域那一片遼闊的土地正式劃歸為漢朝國土。
除此之外,在漢宣帝統治時期,西羌平定,也正式成為漢朝的一部分。
漢朝對匈奴的戰爭
可以說,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其政治以及軍事的一個頂點,創造了令世人悠然神往的無限江山,但漢武帝勵精圖治幾十年,都沒能征服匈奴以及西域那一片廣褒的土地。
但是,作為漢武帝的嫡系子孫,漢宣帝劉詢以非凡的武功和超人的謀略做到了他的先輩沒有做到的事情;可以說,漢宣帝在漢武帝的基礎之上再建高樓,徹底平定了匈奴和西域,成為西漢歷史上功績最大的帝王。
但是,由于其為人務實,不喜歡高調,沒有漢武帝那麼強烈的表現欲望,漢宣帝劉詢在歷史上的名氣遠不如他的先輩劉邦和劉徹大。
但他的能力絕對是非常強悍的,功績也是任何人都無法抹除的,他是西漢歷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憑借一己之力延續了西漢的輝煌,并且將西漢王朝推向了歷史巔峰。
然而,這樣一位杰出的帝王,卻在自己43歲的年紀就悄然病逝,不得不說,是西漢歷史上的一大遺憾。
西域都護府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王朝的中興帝王,可是,他的一生卻命運多舛,飽受民間疾苦;但就是因為這樣獨特的成長環境,讓他成為一個真正走向民間的帝王,而不是生活在云端的帝王;他繼位之后,能夠站在百姓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人民,為百姓,盡力為天下蒼生創造一個更好的時代。
在小編看來,漢宣帝劉詢的功績是要超越他的先輩漢武帝的,西漢在他的統治之下是有史以來最為強盛的。
而他坎坷的人生經歷,不僅是他人生的一段寶貴財富,也稱得上是一段傳奇;他雖然在位時間不長,只有25年,但在他執政的25年里,他稱得上是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