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綜合推薦
历史故事
明星
奇聞趣事
老照片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星座课堂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張若虛一生留下2首詩,僅用一首擊敗李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
2023/03/18

一眼大唐,夢回神都。如今大唐距離我們千年之久,但唐詩百首陪伴我們跨越千年。一首首對仗工整的詩句,仿佛帶我們回到那大唐盛世。

世人皆知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卻不知唐朝還有一位「孤篇蓋全唐」的詩人——張若虛。

大唐盛世,詩賦滿朝

唐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最開放且最強盛的一個朝代。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繼隋朝之后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唐朝的強盛體現在方方面面。

由于唐朝統治者兼具胡漢血統,所以在經濟思想上,更加的開放包容。唐朝強盛、富有早就名聲在外,亞歐國家與唐朝商人紛紛通商,絲綢之路一時商賈無數,唐朝經濟因此興盛。

在文化思想上,唐朝也依舊與各朝代與眾不同。唐朝人思想高度自由,基本不受長期以來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形成了不重經書的風氣

而古代想要入仕唯一方式就是科舉,唐朝詩賦極為發達也離不開科舉制。 唐朝科舉考試分兩類,一是明經科,主考經書,二是進士科,考的就是詩賦。

所以唐朝雖不重經書,但是卻極其看重個人的思想,詩賦作為個人情感、境遇、抱負的濃縮表達,自然是比明經更受歡迎,而激烈的競爭,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唐朝詩人。

但是科舉終究是考試,不是所有才華的人都可以通過優秀的文采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 懷才不遇是亙古的遺憾,張若虛就是其中之一。

滿腹詩書,野史查跡

要說張若虛,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就是這位滿腹詩書的奇才,正史居然都無人問津,只有野史才看得到一點他生前的輪廓。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大概活到六十歲。 他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是承上啟下的人物。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四人被稱為 「吳中四士」。

他憑借《春江花月夜》比李白抒情更真切,比杜甫寫實更具畫面感,而擊敗李白與杜甫,擁有「孤篇蓋全唐」的盛名。

關于 「孤篇壓全唐」的評價來源有二,其一是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王闿運在《湘綺樓說詩》里的評價道: 「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其二就是聞一多稱贊 《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張若虛基本在過往的文獻中找尋不到他的身影,但我們可以從他的詩中描畫他的輪廓。他詩風中延續了六朝時期那種萎靡之風,擅長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中,用和諧的音律,書寫詩句。

與張若虛在同時期的詩人紛紛以張若虛為楷模,競相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但是遺憾的是,現存的張若虛詩作僅有在《全唐詩》中收集的兩首,分別是《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

春江花月,文勝李杜

春江花月夜》作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被前人稱為「孤篇蓋全唐」,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其文學價值可見一般,若有《春江花月夜》稱第二,再無第一。

《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將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融入在一江春水和皎皎明月之中。

詩人不同于其他唐朝詩人華麗的辭藻,他用宛轉清新的筆法,優美悠揚的韻律,在抒寫讓人依依不舍的離愁別緒的同時,又發出對時間一去不返的惋惜和富含哲理的對于人生無常的思考。

此詩一共十八句,前后銜接連貫自然,由景及情,觸景生情,讓讀者仿佛就在張若虛身邊欣賞這幽深的春江花月夜,與詩人一起看盡事態變遷。

詩中前八句緊扣詩題,描寫春江花月夜的壯闊景象。其中前兩句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被視為寫江水的大成之作。一個「海」字將江面氣勢宏偉的景象表達的淋漓盡致,一個「生」字又將明月與江水那種互動的動態展現出來,顯得月亮從江面上升起是俏皮可愛。

張若虛用極其準確的墨筆,通過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的描寫,將春江花月夜幽美靜謐的景色躍然紙上。

如果說張若虛寫的景是讓讀者身臨其境,那張若虛關于人生的思考,更是跨越千年讓人感同身受。在此詩中最為大家所傳誦的就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這兩句譯為:人啊,一代接一代無窮無盡,但是都望著江上的同一個相似的月亮。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誰,江水滾滾向前永不停歇的流著。

僅用四句,就把時間一去不返,時不待人的境況交代的一清二楚,還能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為后文中出現人物的愁思奠定了基礎。

細致分析你會發現張若虛超越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他發出了對于宇宙、人生的沉思。從對人生短暫的的惆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那種對于生命的抗爭。

用一個「待」字,賦予月亮生命,但人應當比月亮里更有生命力。相比較毫無洞悉的物,人有情感可以改變現狀,詩人在詩中以月寄情,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追求。

如果《春江花月夜》因景生情,由景想到了人的一生,那麼張若虛的《代答閨夢還》張若虛的情感就表達的更加含蓄,即使苦悶也用快樂的方式來表現。

代答閨夢,以樂襯哀

張若虛留存的另外一首詩就是《代答閨夢還》。雖是一首閨怨詩,不及《春江花月夜》名氣大,但是同樣不俗。

《代答閨夢還》中張若虛用反襯的手法,通過對于閨房中女子苦苦等待情郎的細致描寫,以樂寫哀,來表現女子對于丈夫的思念之情。

如果這是一首簡單的閨怨詩,確實也不值得流傳至今。張若虛寫的閨怨,不按常理出牌, 采用倒敘的手法,讓讀者讀了第一句「關塞年華早,樓台別望違。」便知女子丈夫遠赴邊關,女子站在高樓遙望相送。用寥寥幾筆,將女子對于丈夫深厚的情感婉轉的表現了出來。

詩人用后五句詩歌將女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寫作背景,用最普通的一天,來襯托女子年復一年的等待。仿佛讓我們看到,每日認真梳洗打扮期盼丈夫歸來的小嬌妻,每天晚上又失望卸妝難以安眠的情景,讓讀者不覺心生憐惜。用女子的深情與無盡的無情等待形成鮮明的對比,是超脫于一般的閨怨詩的。

最絕的就是張若虛全詩中無一個傷心的字眼,但是越是生活的美好,越是環境的美妙,因為第一句的交代的分離場景顯得更加的傷感, 張若虛將以樂寫哀推向了極致

也許正是因為個人經歷的不如意,或是詩人特有的細膩的情感,成就了獨一無問的張若虛,讓我們在千年后的今天,有機會晚上仰望月亮的時候,想起唐朝曾有一位詩人與我們望著同一個月亮對話人生。


李鴻章家族上色老照片:圖4是其小妾,圖8兒媳婦長相漂亮
2023/03/29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歷史上的金枝玉葉到底長啥樣?難得一見的晚清格格真容,魅力非凡
2023/03/30
晚清選秀真實場景,秀女個個神色惶恐,入選標準與美貌無關
2023/03/30
晚清老照片:姑娘豐滿圓潤面帶微笑,慈禧太后的小火車被公開展示
2023/03/30
清末上色老照片,青樓女子坐馬車外出接客,慈禧太后乘坐的御船
2023/03/28
晚清彩色老照片:名妓輕撫琴弦氣質高雅,母子合影擺pose笑逐顏開
2023/03/30
歲月如斯,伊人不在——蘇軾自述一生遭遇與他詩詞的關系
2023/04/02
采用先例和慣例的法律體系,是如何影響現代司法體系的?
2023/04/01
宋江李逵戴宗同桌吃飯,一碗魚湯暴露階層!盧俊義柴進才是豪門
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