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十四年(1476年),明憲宗 朱見深正在和大臣們商量平定苗亂之事。禮部突然送來消息,說駙馬都尉 趙輝病逝。因為趙輝的身份太特殊,禮部一時間不知如何處理,特地向朱見深探個口風。
這里的趙輝,雖然是駙馬都尉,但是,他可不是朱見深的女婿,也不是朱見深的妹夫。準確來說,趙輝是朱見深的高祖輩。
因為趙輝是朱元璋的女婿,是朱棣的妹夫,他去世的時候已經90歲。按照民間的稱呼,他應該是朱見深的「姑高祖父」。
換句話說,趙輝是大明朝第一位皇帝的女婿,而朱見深是大明朝第8位皇帝。 開國皇帝的女婿去世,對第8位皇帝來說,的確不好辦。若按照常規的禮儀來辦理趙輝的喪儀,顯得對太祖不夠尊重,若不按常規禮儀,卻又沒有先例。所以,禮部難辦,朱見深頭疼。
最終,朱見深決定為這位「姑高祖父」按常駙馬的慣例舉辦喪儀,額外輟朝一日,算是解決了這件大事。
有明一朝,駙馬都尉趙輝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歷經9朝,是大明駙馬中歷朝最多的駙馬。縱使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也難有其他駙馬能和他比肩。
本文,筆者將為大家呈現朱元璋的小女婿趙輝,希望結合史料和分析,為大家還原這位傳奇的明朝駙馬。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他做過游僧,也討過飯,對于那個時代的苦命人來說,能娶妻生子都算是奢望。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在25歲時因機緣巧合參加紅巾軍,被濠州紅巾軍元帥郭子興賞識,他從此改變了命運。此后數年,朱元璋不僅帶著一幫淮西將領打下了天下,還當上了皇帝,后宮嬪妃多達40余人。
朱元璋的這些嬪妃們,一共為朱元璋生下了26位皇子,16位皇女。其中,朱元璋年齡最長的孩子是懿文太子朱標,年齡最幼的孩子位女兒,被封為寶慶公主。而本文的主人公趙輝,便是她的夫婿。
寶慶公主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當時朱元璋已經67歲,她的生母是張氏,被冊封為張美人。作為朱元璋的老來女,寶慶公主頗受朱元璋的疼愛,但是,這種疼愛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在寶慶公主4歲那年,朱元璋便駕崩了。
關于寶慶公主,民間有一段關于她的故事。說朱元璋臨終前,下旨讓諸位嬪妃皆殉葬,諸位嬪妃不愿殉死,哭聲一片。寶慶公主心疼母親張氏,便求朱元璋留張氏一命,朱元璋看寶慶公主年幼,哭得太過傷心,便心生憐憫之心。最終,朱元璋把張美人的名字從殉葬名單中劃去,保全了張美人一命。所以說,寶慶公主算是救了生母張氏。
不過,這段故事出自民間野史,正史中并沒有相關記載。根據《明太宗實錄》記載:
(寶慶)公主生而太祖崩,母張氏亦卒。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 朱元璋去世后,寶慶公主的生母張美人也去世了。但至于是不是死于殉葬,已經無可考證。
朱元璋駕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當時,寶慶公主雖然年幼,但卻是皇帝的姑姑,因此,寶慶公主在皇宮中也沒有受委屈,建文帝的生母呂太后還時常將寶慶公主帶在身邊。
四年后,靖難之役到了最后關頭,燕王朱棣渡過長江,從金川門進入南京城,朱允炆在縱火燒掉偏殿后失蹤。朱棣隨即登基,大明朝換了主人。
朱棣登基后,皇親和武將勛貴們只要不反對朱棣,朱棣對他們都還算友善,當時很多勛貴和皇親都保住了原來的祿位。祿寶慶公主當年僅有8歲,她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參與到政治斗爭中,因此得到了朱棣的善待。根據《明史·卷一百二十一》記載:
成祖即位,主甫八歲,命仁孝皇后撫之如女。
當時呂太后(朱允炆之母)被朱棣送到朱標的陵園守墓,寶慶公主無人照料。朱棣便讓妻子徐皇后(徐達之女)親自照料寶慶公主,寶慶公主雖然是徐皇后的小姑子,但卻被徐皇后當成女兒來養。
這期間,徐皇后不僅照料寶慶公主的日常起居,還教她讀書明理,寶慶公主在徐皇后的教導下,不僅溫柔貞靜,還頗通大義。正因為如此,寶慶公主和徐皇后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五年后,徐皇后病重,13歲的寶慶公主日夜陪伴在徐皇后床前,衣不解帶,猶如孝敬生母。
同年,徐皇后病逝,寶慶公主嚎啕大哭,在徐皇后的宮殿內哭得幾度暈厥,可見這姑嫂二人感情至深。
朱棣和徐皇后是患難夫妻,感情甚篤,也正是因為徐皇后視寶慶公主如女,所以朱棣對寶慶公主也十分憐愛。到了永樂十一年,朱棣打算為寶慶公主選擇了一個英俊的夫婿。
需要說明的是,永樂十一年,寶慶公主已經19歲了,這在明朝已經屬于「晚婚」女子了。之所以會如此,也是因為朱棣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妹夫,直到他遇到趙輝。
關于趙輝,《明史·公主傳》有他的記載:
(趙)輝父和以千戶從征安南陣沒,輝襲父官……永樂十一年,輝以千戶守金川門,年二十余,狀貌偉麗,遂選以尚主。
趙輝的出身并不高,他的父親名叫 趙和。永樂四年,明成祖朱棣派朱能和張輔征討安南,趙和曾以千戶的身份出征,戰死于沙場。後來,趙輝襲承了父親的官職,擔任千戶,鎮守金川門。
朱棣之所以選擇趙輝,是因為趙輝「狀貌偉麗」,換句話說,此人相貌堂堂,身材偉岸,是個美男子。
同樣,在《國朝獻徵錄》中也記載了趙輝的另一些資料,可以和《明史》的記載相互補充:
駙馬都尉趙輝,直隸江都縣人,以蔭授府軍前前衛千戶,直皇城內門。太宗皇帝偶見之,奇其貌。選尚寶慶長公主。
趙輝是江都縣(今江蘇揚州)人,因襲承父職在城門當守衛,有一次,朱棣路過城門,對趙輝的相貌非常驚奇,因此才選他為妹夫。
通俗一點來說,趙輝可能有能力,但他之所以能入朱棣的眼,首先是靠外貌。
趙輝被選為駙馬不久,便和寶慶公主完婚了。當年,寶慶公主19歲,而趙輝26歲。在史書的記載中,寶慶公主婚禮的規格遠遠超過了其他公主。《明史·公主傳》記載:
主既為后所撫,裝赍視他主倍渥,婚夕特詔皇太子送入邸。
意思是,因為寶慶公主是徐皇后所撫養,朱棣對她格外不同,不僅為他建立公主府,還賞賜她超規格的嫁妝。更為特殊的是,朱棣還破例讓皇太子朱高熾親自為小姑姑送親,朱高熾一直把姑姑送入府邸。
寶慶公主被朱棣風風光光地嫁到了公主府,而作為駙馬的趙輝,也從一個守衛城門的普通千戶一夜成為身份高貴的皇親國戚,讓昔日的同僚們艷羨不已。
寶慶公主嫁給駙馬之后,他對趙輝的相貌還是比較滿意的。在一些野史中,說駙馬都尉趙輝為人輕佻,喜歡沾花惹草,寶慶公主屢受委屈等。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極不靠譜的,明朝的公主身份十分高貴,寶慶公主又是朱棣最疼愛的妹妹,倘若趙輝真的讓寶慶公主受了委屈,那他絕對沒有好日子過。
不過,趙輝后期的確有很多姬妾,但那是在公主去世之后。
寶慶公主和趙輝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每逢節日,朱棣都會命內侍給寶慶公主府送去高規格的賞賜,朱棣駕崩后,明仁宗對小姑姑一家也非常親厚,《明史》說他們「 眷遇隆厚」。
只是,寶慶公主的美滿婚姻只持續了20年,到了宣德八年,寶慶公主病逝,明宣宗朱瞻基下旨厚葬寶慶公主。(下圖為寶慶公主墓志銘)
寶慶公主去世時,趙輝46歲,正堪大用,明宣宗對趙輝多有任用。《國朝獻徵錄》記載:
宣德間,降敕有練達老成之褒。
意思是,宣德年間,明宣宗朱瞻基曾下旨褒獎趙輝辦事老成。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駕崩,9歲的朱祁鎮登基,是為明英宗。當時,明朝有「三楊」主政,皇室宗親也非常和睦,趙輝被明英宗派往南京,擔任南京左府事,而后每年朝廷祭拜明孝陵,都由趙輝,趙輝在南京也頗具威望。
然而,趙輝在南京的那幾年,他的生活作風開始發生改變,他逐漸由一位老成持重的皇親,變成了一個奢靡的貴族。
趙輝46歲喪妻,正值中年,再加上他屢受重用,內心還是存在一腔抱負的。《國朝獻徵錄·卷四》云:
輝人物修偉,粗知文學,好賢禮士……
意思是,趙輝雖然身為武將,長得偉岸,但也粗通文墨,他懂得禮賢下士。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趙輝的日子開始奢靡起來,《明史·公主傳》:
(趙輝)歷掌南京都督及宗人府事,家故豪侈,姬妾至百余人……
即:趙輝在南京日久,權力在手,生活逐漸驕奢起來,他住豪宅,納姬妾。高峰時期,家中的姬妾甚至多達百余人。
這些姬妾雖然是在寶慶公主去世之后才進入趙輝家中的,但從這段記載仍能看出,趙輝的私生活尤為放縱。不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只要趙輝在政治上「安分守己」,不迫害百姓,沒有人會在意他的私生活。
明朝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忽悠下御駕親征,不料兵敗,發生「土木堡之變」,明朝精銳盡失,明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鈺在關鍵時刻被推上皇位,是為明代宗。
由于當時明朝的勛貴集團損失慘重,明代宗即位后,召朝中德高望重的皇親來京城坐鎮,趙輝作為朱元璋的女婿,自然被請到了京城。
趙輝到京城時,代表南京各大勛貴給朝廷捐了不少金銀,以資助朝廷抗擊外敵。不久后,于謙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瓦剌退兵,趙輝立即給明代宗上奏,史載:
景泰初,欲詣闕報効,以殺丑虜,以紓痛憤,朝廷嘉其忠勤。
趙輝的意思是,明朝軍隊應該一鼓作氣,繼續攻打瓦剌,以雪前恥。朱祁鈺為此專門下旨嘉獎趙輝之忠勇。
景泰八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復辟,改元天順。到了天順二年,朱祁鎮有意派趙輝再赴南京,可趙輝已是古稀之年,他向朱祁鎮請辭,安心回家養老,朱祁鎮批準了他的請求。
實際上,趙輝雖然德高望重,但他也有避嫌的意圖。因為當時明英宗正在清理明代宗時期的支持者,趙輝曾被明代宗嘉獎過,這應該是他請辭的原因之一。
辭職后,趙輝在家中又度過了20年,他閉門謝客,整日沉迷于酒色和音律之中,他家的院墻外時常能聽到絲竹和鶯燕之聲。《國朝獻徵錄》用4個字來形容他晚年的生活,那就是「 窮奢極欲」。可見,趙輝晚年的生活更加奢靡。然而,即使這樣,趙輝卻仍然高壽而終。
成化十四年,趙輝病逝于家中,享年90歲。由于趙輝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女婿,輩分極高,所以當他的家人把趙輝去世的消息上報給朝廷后,禮部一時間竟然不知該如何處理,不得不請示明憲宗朱見深,朱見深最終決定為這位「高祖姑父」輟朝一日,以示尊敬。
趙輝本出身于普通軍戶之家,因機緣巧合被朱棣看重,得以迎娶寶慶公主,從此成為明朝皇親。趙輝歷經 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9朝,歷經8位皇帝,享受明朝60余年的俸祿和富貴,有明一朝,他是歷朝最多的駙馬爺。在中國歷史上,他的經歷也十分罕見。
有人認為,如果趙輝在父親沒有去世之前就已經在城門做小卒的話,那麼,他可能見過朱元璋和朱允炆。 也就是說,趙輝可能見過明朝8位皇帝。有明一朝,共16位皇帝,趙輝可能見了一半。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新唐書·郭子儀傳》中曾評價唐朝名將郭子儀:
富貴壽考,哀榮終始,人臣之道無缺焉。
意思是,封建社會的臣子,能做到生前富貴,善終而亡,死后還能受到朝廷的尊榮,那麼,他的人生就可稱為完美了。
我們縱觀趙輝的一生,他雖然歷經9朝,但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在 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6朝。從趙輝在這6朝的仕途經歷來看,他還算恪盡職守,只是,他在私生活方面太過奢靡,這是他的不足之處。
實際上,在古代的文化大環境下,趙輝不過是一位傳統的皇親國戚的形象, 他忠于明朝,這是他的可取之處。他生活奢靡,雖不違背明朝之律法,但仍不可取。
后世公仆,當取趙輝之忠,戒趙輝之奢,修身克己,方為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