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故事到底有何魅力?其實很簡單,談及他的作品時,你想到的可能不僅僅只是那些主角,也有可能是書中的某一個配角,大部分角色都出彩,這就是金庸的成功之處。
比如《射雕英雄傳》中,那五絕的存在感就極強,個個魅力不輸主角郭靖,尤其是那「東邪」黃藥師,給人一種飄逸瀟灑之感,似乎俠客就應該像他那樣,天高任我行。
(黃藥師持九陰真經劇照)
不過說來奇怪,黃藥師明明也是位大俠,為何卻得了個「東邪」的名號?不少武林人士也因此將他視為邪派,這設定是否存在矛盾之處?
其實書中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
五絕之中,南帝、北丐、中神通一聽外號就是好人,而東邪、西毒則顯得不太正派,甚至就連歐陽鋒都認為他們這一毒一邪是臭味相投。
但這純屬世人的偏見,東邪的「邪」從來就不是指他為人有多壞,事實上他的外號應該改為「東怪」,因為他是個怪人,而非奸邪之人。
其實在早年間,黃藥師還有另一個外號,即「邪怪大俠」,書中是這麼說的:「師父的父親教他忠君事親的圣賢之道,師父聽了不服,不斷跟師祖爭論,家里都說他不孝,後來師祖一怒之下,將他趕了出家…… 師父的名頭在江湖上非常響亮,因為他非圣毀祖,謗罵朝廷,肆無忌憚,說的是老百姓心里想說卻不敢說的話,于是他在江湖上得了個‘邪怪大俠’的名號。」
(黃藥師劇照)
你看,黃藥師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其實并不差,他雖得了「邪怪」之名,但這名稱的后綴卻是「大俠」二字。
而且從黃蓉與郭靖相處的過程也能看出來黃藥師的本性是正派的,比如談及辛棄疾這號人物時,郭靖還一頭霧水,還是黃蓉向郭靖介紹了辛大人的事跡,所以郭靖後來能成為一代北俠,也不全是江南七怪教得好,黃蓉也給了他不少的幫助和引導,黃蓉可從來就不是什麼「小妖女」,她只是偶爾有些利己主義,她爹亦是如此。
那麼邪怪大俠後來為何又成了「東邪」呢?
這或許與桃花島的恐怖傳聞有關。
桃花島初代島主是誰?似乎就是黃藥師,但書中的細節卻證明在黃藥師入主桃花島之前,島上還有一位島主。
畢竟江湖傳聞中,桃花島可不是個世外桃源,而是如同人間煉獄一般的地方。
比如這段描述就很直觀:「 黃蓉知道海邊之人畏桃花島有如蛇蝎,相戒不敢近島四十里以內,如說出桃花島的名字,任憑出多少金錢,也無海船漁船敢去。」
那些船夫為何不敢靠近桃花島?緊接著書中提到這麼一句:「 那舟子聽到過不少關于桃花島的傳言,說島主殺人不眨眼,最愛挖人心肝肺腸,一見兩人上岸,急忙把舵回船,便欲遠逃。」
(黃藥師、黃蓉劇照)
很明顯,這就是謠言了,至少他們口中的島主若是黃藥師的話,這形象完全就對不上了,黃藥師固然脾氣古怪,但他何時殺人不眨眼且吃人心肝了?作為「邪怪大俠」,黃藥師自然做不出這等殘暴的事來。
如此一來,只有一種可能,桃花島上這恐怖的傳說是前一位島主留下來的,但在筆者看來,那位島主應該也不是什麼邪魔歪道,他之所以會留下「殺人不眨眼」與「吃人心肝」的恐怖傳聞,是因為他要保護自己。
而那人的身份若是「北宋大內文官」黃裳的話,一切就很好解釋了。
周伯通在向郭靖介紹《九陰真經》的來歷時,就提到了黃裳的故事。
那人本是大內文官,他在幫皇帝編纂道藏典籍的時候悟出了一身神功,因此被皇帝重用,派去征討明教,他討伐明教的過程并不順利,畢竟明教高手如云,而且當年的明教與《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處境不同,他們并未被正派群雄孤立,反倒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明教劇照)
至少黃裳去殺了幾個明教的法王、使者之后,中原群雄的態度可不是幸災樂禍,原著是這麼說的:「他心下不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什麼法王、什麼使者。哪知道他所殺的人中,有幾個是武林中名門大派的弟子,于是他們的師伯、師叔、師兄、師弟、師姊、師妹、師姑、師姨、師干爹、師干媽,一股腦兒地出來,又約了別派的許多好手,來向他為難,罵他行事不按武林規矩。」
就這樣,黃裳的家人盡數被殺,他寡不敵眾,只能隱居,接著書中提到這麼一句:「 那黃裳逃到了一處窮荒絕地,躲了起來。那數十名敵手的武功招數,他一招一式都記在心里,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去殺了他們報仇。」
那地方是何處?若無意外,就是桃花島。
(黃裳劇照)
而成為桃花島主的黃裳為何要殺人吃心肝?其實他殺的都是那些前去桃花島要他命的人,此舉無所謂好壞,只是純粹的復仇之舉而已。
可世人哪知道背后的真相?只知道桃花島上有個殺人如麻的魔頭,其實那人便是黃裳。
而早年間還是愣頭青的黃藥師則有心斬妖除魔,于是便去往桃花島,他遇上了年老力衰的黃裳,繼而將他殺死,取代了他,成為了新一代的島主,可誰能知道,這只是一場誤會,黃裳不是邪魔,而當年黃藥師也只是個心懷俠義的少年,這事也沒有對錯,純屬意外。
你可能要說了,如此一來,黃裳創出的《九陰真經》不就應該落入黃藥師手中嗎?
(陳玄風劇照)
確實如此,因為連載版的故事中,就提到過這麼一段設定,連載版原著第十九回中就提到過這一點:「陳玄風臨走時自知目前這點武功,在江湖上防身有余,成名不足,一不做二不休,竟摸進師父秘室, 將師父賴以成藝的一部‘九陰真經’偷了出來。他得手后遠走高飛,從此不再重踏江南寸土。」
你看,早期版本中,黃藥師之所以能崛起,就是因為那本《九陰真經》,如此一來,一切的細節就對上了。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百姓哪里知道黃藥師當年殺死「桃花島上殺人不眨眼的魔頭」是為何,只知道這家伙比魔頭還狠,他這「邪怪大俠」因此被視為「東邪」,也就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