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的女主是雍正帝的妃嬪甄嬛:甄嬛的父親叫甄遠道,妹妹叫甄玉嬈。甄嬛雖然是漢女,但作為漢軍旗女子,按照大清的規矩也是要參加選秀的。
甄嬛并不想入宮為妃嬪,所以便前去寺廟祈禱自己不要被選中。
然而事與愿違,甄嬛不僅被選中,而且因為長相酷似雍正病故的發妻純元皇后而引起了雍正的注意。雍正想要給甄嬛貴人的位份,但是皇后宜修有心計,三言兩語便讓雍正改變主意,只給了甄嬛常在的位份,不過雍正給了甄嬛一個封號「菀」,可見甄嬛給雍正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過甄嬛剛入宮便開始裝病,就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但「金子總是會發光的」,甄嬛被雍正發現后,還未侍寢便將其晉封為貴人,引得華妃嫉妒。
華妃仗著哥哥年羹堯對朝廷有功,在后宮也肆無忌憚,殘害皇子與妃嬪。不過雍正早就決定要除掉年羹堯這個目無君主的大將軍,隨著年羹堯的倒台,華妃也墻倒眾人推。
昔日的盟友曹貴人將華妃的罪行都抖摟了出來,華妃被降為答應,仍舊住在翊坤宮。
後來因華妃想要害死甄嬛,而被雍正下旨賜死。華妃在得知雍正一直在給自己用歡宜香時,悲痛欲絕直接撞柱而死。
華妃死后,皇后宜修將菀嬪視為最大的敵人,想要除之而后快;甄嬛終究不是宜修的對手,在自己被封妃時,被宜修陷害穿上了已故的純元皇后的衣服,被雍正降罪,禁足碎玉軒。
在得知自己一直是純元皇后替身,父母親被陷害一家人流放寧古塔后,甄嬛心灰意冷,生下公主朧月僅三天便離開皇宮前往甘露寺修行。
甄嬛在甘露寺與果郡王結為秦晉之好,并且身懷有孕;但是在甄嬛得知自己的父母親在寧古塔病重、果郡王已經戰死的消息后,甄嬛決定要回宮,在太監蘇培盛的幫助下甄嬛重獲盛寵,并且讓雍正堅信自己懷的孩子就是他的。
即便是皇后宜修阻攔,甄嬛還是回宮了。
為了能讓甄嬛回宮名正言順,雍正給了甄嬛大姓鈕祜祿氏,自此以后甄嬛便是鈕祜祿.甄嬛。此次甄嬛回宮可以說是雙贏:
不僅有了大姓鈕祜祿氏,而且還白得了一兒子弘歷
自此弘歷便與養母甄嬛成為一根繩子上的螞蚱,母子二人榮辱與共:弘歷除掉了三阿哥弘時這個皇位上最大的阻礙,甄嬛則扳倒了皇后宜修。
不過畢竟弘歷不是甄嬛親生的兒子,即便二人有共同的利益,但甄嬛畢竟有自己親生的兒子弘瞻。即便是弘歷成為實際上的長子, 但弘瞻的存在還是讓弘歷心存芥蒂,多番試探養母甄嬛是否會將弘瞻扶上皇位。
而且每一次的試探都堪稱經典,不得不承認弘歷確實有心計。
三阿哥弘時不僅貞觀政背的不好,而且不通曉其含義,被雍正帝訓斥。寧貴人奉旨前去養心殿見雍正,恰好甄嬛帶著四阿哥弘歷前來給雍正請安。寧貴人便問弘歷:聽說你一直在苦讀詩書,不知道皇上所說的文章你能不能背下來?
弘歷雖然早就能倒背如流,但是在回答寧貴人的時候還是很謙遜的:我自然是比不上三阿哥的,我進書房的時間要比三哥晚, 寧娘娘說我苦讀便是在我笨了,自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若是書讀不好,進了上書房師傅也是要責罰我的。
沒一會寧貴人便奉命先行進入養心殿,甄嬛很不解地問弘歷明明已經將貞觀政要倒背如流而且還能通曉其涵義,為何沒有對寧貴人說實話呢?
弘歷的回答讓甄嬛意識到,弘歷絕非是一個甘心只做皇子的人。
弘歷是這樣說的: 額娘向來不喜歡張揚,我作為額娘的兒子,自然也要掩蓋鋒芒,低調做事三阿哥弘時走后,弘歷問甄嬛:三哥作為長子將來會當皇帝嗎?
甄嬛說不知道。
然后弘歷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大概的意思是: 六弟弘瞻是額娘你親生的,而且深得皇阿瑪的喜歡,所以六弟弘瞻會;若是六弟做了皇帝,我便高興了。
弘歷雖然嘴上說著喜歡,但實際上是在試探甄嬛,究竟希不希望自己親生的兒子弘瞻當皇帝?甄嬛也是聰明人,是這樣回答弘歷的:
你六弟弘瞻年紀小,而且我也不希望他將來當皇帝。你要明白我朝的天子,只有賢能者才能勝任。
甄嬛的話很短,但是信息量很大:
甄嬛是在告訴弘歷不必將弘瞻當成爭奪皇位的對手,他年齡還很小;
我甄嬛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當皇帝,所以你不必擔心我會扶持自己親生的兒子;
甄嬛還告訴弘歷能稱為皇帝的要求:就是要稱為賢能者。告訴弘歷,若是你想當皇帝,就需要賢能。
三阿哥弘時被雍正革除黃帶子,趕去做了允禩的兒子,也就意味著弘時已經徹底與皇位無緣,也不再是雍正的兒子。就這樣弘歷成為雍正實際上的長子,而且娶了福晉富察氏還有側福晉青櫻。
在一次早朝中,雍正下旨將弘歷冊封為寶親王。
下朝后,弘歷很開心的給養母甄嬛請安,并且給甄嬛報喜:皇阿瑪將我封為寶親王了。
不過弘歷被養母甄嬛報喜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想借著這件事試探養母對自己封親王的態度,以此來推斷養母是否想扶持自己的兒子爭奪皇位。
甄嬛很高興地看著弘歷,說弘歷:都是成家的人了,還跟孩子似的。
弘歷說了這樣一句話: 可是六弟還沒有被封親王。
弘歷之所以說這句話,是因為弘歷認為六弟弘瞻是在除掉三哥弘時后,爭奪皇位最大的阻礙了。再加上弘瞻不僅是甄嬛親生的,雍正還極其寵愛幼子,所以弘歷擔心,便再次試探甄嬛甄嬛只用簡單的一句話便打發了弘歷:你是皇上的長子,自然理應你先被封親王; 你六弟弘瞻還小,而且我希望他的親王之位能夠由你來冊封。
甄嬛話雖不多,但是傳遞了幾個非常關鍵的信息:
你弘歷作為皇上的長子, 被封為親王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弘瞻雖然是我親生,但是我希望他的親王之位由 你弘歷這位新帝來冊封。
甄嬛的意思傳遞的很明確: 我希望你來繼承皇位,而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
雍正病逝后,在雍正的喪儀上甄嬛當眾宣布皇四子弘歷繼承皇位;雖然有質疑的聲音,但是很快便被慎貝勒允禧給反駁。甄嬛提到雍正早就將傳位的詔書放到了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諸位大臣可以一同前往查看。
就這樣,弘歷登上了皇位。
弘歷繼承皇位以后,有一次前去給養母甄嬛請安,提到慎郡王允禧提出要將果親王的兒子元澈過繼到自己名下,甄嬛也答應了;如此一來,果親王一脈便無后嗣。
弘歷提到自己最近在看的典故《鄭伯克段于鄢》,鄭國之所以有禍端是因為姜氏寵愛自己的幼子,而苛待自己的長子;然后弘歷跟養母甄嬛提了一個疑問:
親子尚且如此,若是養子呢?
甄嬛并沒有直接回答弘歷的話,作為宮斗的冠軍甄嬛是何等的聰明,又怎麼會不明白弘歷的話里有話呢?
那麼,鄭伯克段于鄢,究竟講述的是什麼故事呢?
公元前722年,鄭莊公跟自己的同母胞弟共叔段之間,因為爭奪君權而拼的你死我活。鄭莊公為了能得到王位,便故意設計讓母親姜氏過分寵溺弟弟共叔段,弟弟共叔段在母親姜氏的寵溺下,很是放縱,想要爭奪王位。
鄭莊公便以此為借口討伐弟弟共叔段。
鄭莊公還怨恨自己的母親偏心弟弟,所以將母親姜氏趕到了穎地居住。
只是到後來鄭莊公后悔,再加上身邊有人規勸,便又跟自己母親姜氏重歸于好。
弘歷之所以提到鄭伯克段于鄢這個故事,其實還是對甄嬛與六弟弘瞻不放心,擔心甄嬛會縱容弘瞻與自己爭奪皇位。便再次試探養母甄嬛,有沒有讓六弟弘瞻當皇帝的意思。
甄嬛并沒有直接回答弘歷,而是主動提出,果親王一脈無后,將弘曕過繼給果親王,讓果親王有個后人。
將弘曕入嗣旁支,不再是雍正的兒子,便意味著弘瞻便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因為滿清入關后,不僅不允許「兄終弟及」,作為親王的兒子更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如此打算甄嬛既保住了自己跟兒子弘瞻的性命,也能讓弘瞻真正的「回到」親生父親果親王允禮那里去。
在《甄嬛傳》中弘瞻是允禮與甄嬛所生的兒子,甄嬛回宮不過是為了家人的平安,為了報仇而已;對皇位并不感興趣,更何況弘瞻并非雍正親子,甄嬛再不懂事也不會讓弘瞻做皇帝。但弘歷并不知曉真相,以為弘瞻是甄嬛親生的兒子,而自己只不過是養子。難不成真的有人不想讓自己親生的兒子做皇帝嗎?
聽到甄嬛對弘瞻的安排好,弘歷這才算放心,面帶微笑地對養母甄嬛說:等到弘瞻長大成人,兒子一定會讓享受親王的尊榮;額娘處處為兒子打算,兒子很是感激!
弘歷與甄嬛都清楚對方是什麼意思,但是都沒有明說。
其實甄嬛早就想要弘瞻認回自己親生父親,奈何不知如何開口;既然果親王一脈無嗣,弘歷又在擔心弘瞻會威脅到他的帝位,甄嬛便順水推舟一箭三雕:
讓曾被議儲的弘瞻沒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讓弘瞻認了自己親生父親果親王允禮打消弘歷對甄嬛母子的猜忌
對弘歷的身世有好幾種說法:
弘歷是海寧陳氏的兒子弘歷是宮女李金桂的兒子(甄嬛傳中弘歷就是李金桂的兒子)
弘歷的生母是鈕祜祿氏,雍正帝的侍妾其實歷史上真實的甄嬛就是弘歷的生母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而非養母;鈕祜祿氏只有弘歷這一個兒子,并沒有弘曕、靈犀、朧月這些皇子皇女,劇中甄嬛有這麼多的孩子不過是劇情的需要而已。
至于弘曕確實也是真實存在的雍正的皇子,是謙妃劉氏所生;乾隆繼位后,將弘曕過繼給了果親王一脈,因為果親王沒有子嗣可以承繼。
弘歷與生母鈕祜祿氏應該說是互相成就的關系:弘歷在12歲時第一次見皇祖康熙,便給皇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被皇祖帶入宮中親自撫養,祖孫二人朝夕相處了半年多的時間。據說康熙在傳位給雍正時,留下遺言:將弘歷立為皇太子,弘皙(廢太子胤礽之子)封為親王。
鈕祜祿氏原先不過是雍親王府的一個侍妾,地位比側福晉還要低,并不得寵;但是因為兒子弘歷得到了康熙的寵愛,鈕祜祿氏的地位也隨之提升。雍正剛登基時,鈕祜祿氏便被直接封為熹妃,從一個小小的侍妾直接封妃,鈕祜祿氏靠的就是有一個好兒子弘歷。畢竟弘晝跟弘歷同歲,其生母原先也是雍親王府的侍妾,但只被封為裕嬪。
在雍正最寵愛的敦肅皇貴妃年氏與發妻孝敬憲皇后那拉氏先后病逝后,鈕祜祿氏成為雍正后宮中地位最高、位份最高的妃子,被晉封為熹貴妃,統攝六宮。
雍正病逝后,弘歷理所應當繼承皇位,便將自己的生母鈕祜祿氏尊為圣母皇太后,也是唯一的皇太后。鈕祜祿氏可以說是整個大清最有福氣的一位皇后,因兒子登基稱帝被追封為皇后。雖然只有弘歷一個兒子,但是弘歷非常的孝順,對生母鈕祜祿氏幾乎是百依百順,比如弘歷的外祖父與外祖母七十、八十大壽時,乾隆親自賜匾額;
外祖父病逝時,乾隆讓大阿哥永璜前去祭奠;
外祖母病逝時,四阿哥永城前去祭奠;
乾隆不管是東巡還是南巡,都會帶著自己的生母同行,即便是前往盛京祭祖,前去五台山拜佛,前去木蘭秋狝,都不會讓生母鈕祜祿氏獨自留在宮里。乾隆會盡自己所能,盡可能多的陪伴生母,盡自己的孝心。
鈕祜祿氏從六十到八十的壽辰,乾隆為其操辦的越來越隆重,甚至親自為生母跳舞祝壽。
在生母病重之時,乾隆為了照顧,陪同生母一起用膳。在乾隆處理朝政時,若是聽到生母不舒服,便即刻前往生母的寢宮探望。在生母彌留之際,乾隆一直守在身邊。
鈕祜祿氏在雍正朝掌管后宮五年的時間,又在乾隆朝做了四十幾年的皇太后,八十六歲高壽而終,可以說是一個福祿壽雙全的人。
最值得一提的是鈕祜祿氏唯一的兒子弘歷,不僅讓鈕祜祿氏「母憑子貴」地位上一步一步得到提升,而且還成為大清最幸福的皇太后。如此母慈子孝的母子關系,著實讓人羨慕。
我們在影視劇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去挖掘一下每一個劇中角色,在歷史上真實的樣子。畢竟影視劇為了劇情的需要,很多的人物關系或者情節都不符合歷史。
比如甄嬛,就是弘歷的生母孝圣憲皇后;
再比如弘曕,并非甄嬛所生,而是謙妃劉氏的兒子;
再比如劇中的華妃跋扈蠻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敦肅皇貴妃真的跟劇中的華妃完全不一個樣。敦肅皇貴妃不僅是雍正最寵愛的妃子,而且先后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只可惜全部夭折;而且敦肅皇貴妃的性格很是溫柔賢淑,身體不是很好,所以早早便病逝了。
.......
我們言歸正傳,這篇文章的主題:在《甄嬛傳》中弘歷在成為甄嬛養子以后,充分的展現出了有心機的一面,也說明了弘歷有野心;多次試探已經生下弘曕的甄嬛,會不會擁護自己親生的兒子做皇帝。即便是弘歷已經坐上皇位后,還在試探甄嬛,好在甄嬛夠聰明,一次一次巧妙化解,最終將弘瞻過繼給了他的親生父親果親王允禮,也算是給了弘瞻一個不錯的去處。
#歷史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