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賜七歲時,禍從天降,父母雙雙離世,成了一個孤兒,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
街坊鄰居看他可憐,到了誰家都會給他吃的,他穿的衣服鞋子也是街坊鄰居給他的。
楊天賜也知恩圖報,雖然年齡小,但無論到哪家討飯,都會先拿起掃把給主家打掃院子,擦洗擦洗桌椅傢俱。
一轉眼,楊天賜已經十四歲了,雖然成了大孩子,但畢竟還是孩子,主要生活來源還是靠討飯。
鄰居李老漢心善,對天賜說,你都長大了,總討飯也不是長久之計,我給張財主說說,你去給他家放牛吧,這樣就不用再去討飯了,一年到頭還能賺一點工錢,積攢點錢,長大了還要討媳婦。
去財主家放牛,對楊天賜來說,既不用再討飯,還能有工錢賺,當然是好事。
而對張財主來說,十四歲的孩子放牛,一來吃得少,二來也不用給太多的工錢,也是好事。
于是,李老漢一說,事就成了。楊天賜便準備去張財主家做個放牛的小伙計。
明天就要結束乞丐生活去張財主家放牛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了,因此,今天他要和街坊鄰居的小伙伴們好好玩一天。
一群年齡差不多的小伙伴便在街上結伴玩耍。
當他們來到最熱鬧的街上時,看見街頭來了一個手持「神算子」旗幡的算命先生。有人提議說,我們也去算一命吧?大家都說好。但有人說,我們手無分文,拿什麼算命?人家也不會給咱白算吧?提議者說,他敢不給我們算,我們就把他趕走。于是,一伙人便來到算命先生的卦桌前。
算命先生正在給張財主家的公子張興貴算命。張興貴是張財主的二公子,雖然只有十六歲,但不僅長得帥氣,而且讀書勤奮,十五歲就考取了秀才,張財主一心想讓這個二兒子考取功名,為張家光宗耀祖。
張興貴不僅書讀得好,而且還收獲了一份愛情,李財主的千金小姐十三歲的李瑛娘對張興貴早已許了芳心,兩人情投意合,私定了終身。
張興貴之所以來算命,主要是兩年后就要去省城參加鄉試大考,他想讓神算算一下他能不能考中舉人,然后再順便算一下他的姻緣,看李瑛娘與他能不能終成眷屬。
張興貴從口袋里掏出三兩銀子放到神算子卦桌上道,請大師先算一下后年我能不能考中舉人?
神算子看了一眼張興貴,又掐指算了一會道,沒有問題,公子仕途順暢,后年定能金榜題名。
有人懷疑神算是騙人說,神算啊,兩年后的事即便你算錯了,人家也找不到你對吧?但這三兩銀子你卻是實實在在賺到手了。
神算說,兩年后,我必定還在這里,如果這位公子沒考中,你來砸了我這卦攤。
張興貴說,那就借大師吉言了,我還想算算我的桃花運,看看我未來能娶個什麼樣的姑娘。
神算又上下看了張興貴一眼道,公子雖有桃花運,運到盛時終無果。公子把這三兩銀子拿著走吧,不用付錢。
張興貴怒道,簡直胡言亂語,我與李家千金小姐李瑛娘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海盟山誓,你竟然說我桃花無果……
神算道,公子息怒,在下算命,靠的是每個人的不同命格,如若不信,可一走了之,公子年已十六,考取功名也就數年時間,取得功名后便會娶妻,到那時,若是我算得不準,可來砸我卦攤。
這時,人群里有人道,張公子,你是讀書人,但你說海盟山誓就一定靠得住麼?
張興貴說,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我與李瑛娘的感情,我敢說永遠不會變。說完氣呼呼地走了。
有人對神算說,大師,我想讓你給我的朋友楊天賜算一卦,但我沒錢,他也沒錢,您看能不能免費為他算一卦?
神算看著周圍一群孩子,知道這些孩子不好惹,于是說,完全可以啊,但你若信我才算,你若不信我就別算了,免得我讓你不高興。
楊天賜說,我就一個叫花子有什麼好算的?不算是叫花子,算了還是個叫花子,還是不算了吧。
他的朋友說,天賜啊,你這想法就不對了,大師算命算的都是以后的命運,和現在你是什麼關系不大,人家朱皇帝小時候不也是個叫花子嗎?快讓大師給你算一算。
楊天賜這才來到神算跟前道,您就給我算算財運吧。神算上下左右看了一會道,小伙子財運亨通,有詩曰:木頭架,石頭墻,富貴里面藏。
天賜朋友說,大師,我們都不認字,也不明白這詩里講的啥,您給解釋一下。
神算道,明白富貴二字就行了。
天賜朋友說,那您再給天賜算算桃花運。
楊天賜說,不了,不了,以前是叫花子,以后是放牛娃,能吃飽就不錯了,算什麼桃花運?
天賜朋友說,天賜,看你這話說的,大師都說你是富貴命,說明你以后會發達,發達了還愁娶不到媳婦嗎?主要讓大師算算你能娶到什麼樣的媳婦,大師,您就給他算吧。
神算又看了一眼楊天賜,然后指著剛從卦攤前走過去的一個姑娘說,那個千金小姐就是你妻子。
大家一看,剛走過去的的確是個千金小姐,有人認出姑娘正是張公子心儀的姑娘李瑛娘,于是都開始指責算命先生。
我看你就是個騙子,你知道那個姑娘是誰嗎?她就是和張興貴私定終身的李府千金小姐李瑛娘,你竟敢說她是楊天賜的媳婦,這要是讓張興貴知道了,還不砸了你的卦攤?
神算說,我說過,我是按每個人的命格算的,我相信命格,他即便砸了我的卦攤也改變不了他的命格……
天賜朋友說,你怎麼樣我不管,但會對楊天賜不好,因為,明天張興貴就要去張財主家當放牛小伙計了,要是這話讓張興貴知道了,還不把楊天賜趕走啊?
神算說,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楊天賜說,這話說到這里為止,誰都不許傳出去,不然,就不是我的朋友。
有人說,天賜啊,你也不要擔心,世事難料,這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也許這神算說的有道理。
天賜說,我不管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我明天就要去張財主家放牛了,不能讓張興貴知道算命的話。
大家都說,放心吧天賜,我們都不會說的。
第二天,楊天賜來到張財主家,張財主安排他跟著李老頭放牛喂牛。
由于那天算命時張興貴走得早,不知道後來楊天賜算命的事,所以也沒有對楊天賜怎麼樣。
然而,幾個月后,不知道誰說漏了嘴還是有意傳話,張興貴知道了楊天賜算命的事,于是,楊天賜被張興貴攆出了張家。
張興貴趕走楊天賜的時候說,你不尿泡尿照照自己,一個叫花子,竟然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我就讓你一輩子做叫花子……
後來,李瑛娘也知道了這件事,還聽說張興貴將楊天賜趕出了張家,便對張興貴說,你也知道那是算命的瞎說,為啥還要把楊天賜趕走呢?再說我對你怎麼樣,你心里沒數嗎?別說楊天賜是個叫花子,他就是狀元郎,我也不會和他怎麼樣,我心里有了你就不會再放半個人了。
盡管楊天賜只是個叫花子,但得罪一個人,自己就少一條路,以后別這樣得罪人了。
張興貴說,你錯了瑛娘,正是因為是算命的說的我才更擔心,盡管我也知道算命的大都是瞎編,但有時候他們的卦還是挺靈的。
瑛娘說,你是對我不放心,還是對自己不放心?我們都山盟海誓了,你就別胡思亂想了,專心讀書,考取功名,然后娶我。
張興貴的心這才冷靜下來。
話說楊天賜被張興貴攆出張府后,又在街上流浪,他一時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干什麼才能養活自己。
他就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走著走著,感覺腳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原來是個布包,他用手一提,感覺沉沉的。這布包里什麼東西這麼沉重?
楊天賜打開布包一看,驚得差點叫出聲來,原來布包里裝的全是白花花的銀錠,楊天賜數了一下,是三百兩銀子。
有了這三百兩銀子,先買一座宅院,再買幾十畝地,或者開個店鋪,再娶一房媳婦,楊天賜馬上就會從一個乞丐變成一個大財主……
然而,三百兩銀子可不是三兩銀子,如果撿到三兩銀子,楊天賜可能就據為己有了,但這是三百兩銀子,絕不能據為己有。
三百兩現銀,即便是大財主,家里也一下子拿不出三百兩現銀,看來失主應該是個富商。他身上帶著三百兩現銀,一定是有什麼急事,這三百兩現銀怕是和他的身家性命綁在一起了,如果丟了,怕是會傾家蕩產……如果找不回這三百兩現銀,怕是連性命也難保得住……
于是,楊天賜便坐在這里等待失主來領。
半個時辰后,楊天賜看見一個急匆匆的中年男子朝這邊走過來,一邊走,一邊在尋找什麼。
中年男子經過楊天賜身邊,詢問楊天賜有沒有撿到一個布包。楊天賜說,布包倒是撿到一個,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你的,請問你丟失的布包里有什麼東西?
中年男子說,布包里裝著三百兩銀子,是剛從錢莊里提出來的。
楊天賜又問,布包里除了三百兩銀子還有什麼東西?中年男子說,沒有了,里面只有銀子。
楊天賜拿出布包對中年男子說,看看這是不是你的布包?
中年男子接過布包,打開布包一看,三百兩銀子一兩不少,激動地說,是我的布包,是我的布包,太謝謝你了,說著從布包里拿出一錠十兩銀子給楊天賜。
楊天賜說,我不能要你的銀子,這銀子本來就是你的,我只不過撿到了,還給你就是,再說,你一定是個大商人,用這些銀子是辦大事的,我怎麼能要呢?你快拿著銀子去辦大事吧。
中年男子很是感動說,小兄弟,你真是個好人,如果這些銀子被有的人撿到了,拿著銀子走了,我也只能自認倒霉,而且還會誤了一筆大生意,損失就不是三百兩了,我是把全部身家性命壓在這筆生意上了,你不是幫了我的忙,而是救了我的命知道嗎?所以,這區區十兩銀子根本還不了你的救命之恩,快拿上吧,就算是我對你的一點點酬謝……
楊天賜說,大哥,銀子我就不要了,我有這十兩銀子也富不了,可你拿這十兩銀子就能賺來更多的銀子,如果真要過意不去,就讓我跟著你學做生意不知道行不行?
中年男人說,小兄弟,做生意第一要腦子靈活,第二要不怕吃苦,第三還要隨時準備變成窮光蛋,你想過沒有?再說,你父母同意嗎?
楊天賜說,不滿大哥你說,我是個孤兒,從小討飯為生,第一,我腦子雖然不是多靈光,但也不笨,尤其喜歡算賬;第二,吃苦受累是我的強項;第三,我現在就是個窮光蛋,大不了從頭再來。
中年男人說,好,我就喜歡小兄弟這樣的男子漢,我是做布匹生意的,今天來這里是談一筆絲綢生意,京城里有我的店鋪,正好缺一個小伙計,你要愿意,就跟著我走吧。
楊天賜說,那就謝謝大哥了,我叫楊天賜,今年十四歲,不知道大哥怎麼稱呼?
中年男子說,我叫趙天運,三十八歲了,你以后叫我趙大哥吧,現在咱們去飯館吃飯,吃了飯咱們去京城。
二人來到一家飯館,趙天運要了一桌好菜,又要了一壇好酒,然后對楊天賜說,我們喝一杯,算是大哥對你的謝意。
酒足飯飽之后,趙天運租了一輛馬車,二人往京城而去。
到了京城,趙天運帶著楊天賜在京城里玩了一天,然后將楊天賜安排在一個布匹店當伙計。
楊天賜頭腦靈活,又勤學好問,且吃苦耐勞,很快便熟悉了布匹店的生意,而且把店鋪的流水賬記得清清楚楚,每月盤點,無論是布匹還是銀兩,分毫不差。
楊天賜除了記憶力強,腦子清楚,而且退勤嘴勤,對來店里的客人,不是大爺大媽,就是大叔阿媽,或者大哥大姐,不喊稱呼不說話,對顧客的詢問,不厭其煩,自從他進了這個店鋪,生意風生水起,越來越好,這讓趙天運刮目相看。
一年后,趙天運提升楊天賜為京城幾個布匹店的副總掌柜,兩年后,大掌柜年老回家,楊天賜被提升為大掌柜,月銀六兩。
又過了兩年,楊天賜十八歲了,趙天運對楊天賜說,你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年輕而成熟的布匹商人,你自己也積累了一些差不多二百兩銀子吧,可以離開我自己做老闆了,我已經給你找好了一個位置,并租下了三間門店。你進些貨,再這里給你一個業務比較熟練的伙計,一個月后開業吧。
楊天賜說,趙大哥,是你手把手教我做人做生意,把我從一個窮光蛋變成一個生意人,我再給你干幾年吧……
趙天運說,不行,你自己會飛了,我就得把你推向天空,你在我這里是浪費時間,聽我話,好好干,生意順手了,在京城買一座小院,為自己娶一房媳婦吧。
楊天賜說,趙大哥,你真是個好人,也是我今生遇到的第一個貴人。
趙天運說,我對你好是因為你對我有恩,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而且這幾年又為我賺了不少銀子,你才是我的貴人。咱們兄弟倆客套話就不多說了,快去準備進貨吧。
楊天賜謝過趙天運便忙著去聯系布匹了。
一個月后,楊天賜的「楊記布匹店」開業了,由于來人比較多,生意紅火。
一年后,楊天賜的布匹店又擴大到四間,生意十分紅火。楊天賜在距離店鋪不遠的地方買了一座小院,準備娶媳婦了。
這天中午,楊天賜忙完生意上的事,去附近的一個飯館吃飯,他雖然已經成為有錢人,但在吃飯上還保持著以前的習慣,一碗面。
他找了一個空位坐下來要了一碗面正要吃,看見一個蓬頭垢面,挺著大肚子的女子走進來,看到一個桌子上客人吃剩下的飯菜,端起來就吃,很快,桌子上的剩飯剩菜被她吃光了。
當她轉過身要出去時,正好與楊天賜打了個照面,楊天賜大吃一驚,這不是李瑛娘嗎?怎麼成這樣了?他不由喊了一聲「瑛娘——」。但女子沒吱聲,轉身急匆匆走出面館。
難道認錯人了?可剛才看到的明明是瑛娘啊,但瑛娘不是和張興貴私定終身了嗎?而且張興貴殿試考取第三名探花,應該娶了瑛娘啊,她怎麼變成這樣了?于是,楊天賜趕緊追了出來。
從飯館出來,楊天賜看見挺著大肚子的女子已經往街上去了,他緊趕幾步追上了女子。
瑛娘,你怎麼成這個樣子了?楊天賜擋在瑛娘前面。瑛娘不說話,轉身又要走,但楊天賜看見她眼睛里含滿淚水。
天賜攔住玉娘說,瑛娘,你別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快告訴我。
瑛娘還是不說話,眼淚卻不住地往下流……
你說話啊瑛娘,張興貴不是考取了探花嗎?他沒有娶你……
瑛娘還是不說話,一邊流淚,一邊用手胡亂比劃著。
你不會說話了?楊天賜這才明白瑛娘已經不會說話。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于是他對瑛娘說,我家就在附近,我帶你回家,你用筆告訴我發生了什麼。說完領著瑛娘回到他的院子。
天賜拿來毛筆,磨好墨讓瑛娘把發生的事寫出來。瑛娘流著淚寫下了發生的一切。
原來,兩年前,張興貴參加鄉試考取第一名解元,成為年齡最小的舉人,今年,又來京城參加會試,考取第一名會元,接著參加殿試,考取了第三名探花,受到皇帝的宴請,并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
如此年輕而帥氣的探花,引起皇帝公主的青睞,她告知皇帝想招張興貴為駙馬爺。皇帝夸贊張興貴年輕有為,前程無限,并問張興貴在家有無成親或定親?張興貴說,啟稟皇上,為了學業功名還不曾定親。于是,皇帝金口玉言招張興貴為駙馬。
然而,張興貴進京赴試前一天夜里,李瑛娘來張府看他,告誡他進京專心考試,她在家等著他回來娶她。
兩人談了很久,舉杯話別,難舍難分,最終情不自禁,偷食禁果,做了夫妻之事。事后,張興貴說,瑛娘,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你等我回來。
瑛娘說,興貴,我已經是你的人了,無論你能不能金榜題名,我都等你回來娶我……
一個多月后,京城接連傳來喜訊,張興貴會試考取第一名,殿試考中第三名探花,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
李瑛娘聽到這個消息,很是高興和激動,幾天前,她發現自己懷孕了,現在就盼著張興貴回來娶她。
然而,又過了一個月,仍不見張興貴回來,李瑛娘就有些著急,她派人到張府打聽,卻說張財主夫婦也不知道兒子為什麼沒有回來,可能是剛上任,事多,再過些時候就回來了吧。
于是,李瑛娘躲在家里不敢出去,天天盼著張興貴回來。
然而,又過了一個月,仍然沒有張興貴的消息,而李瑛娘的肚子已經漸漸鼓起來了,她擔心父母知道,便裝病躲在閨房不出來,讓丫鬟端飯送碗。
李瑛娘心里十分著急,再這樣下去她會暴露的,如果讓父母知道了,而且又等不到張興貴回來娶她,那她就沒臉見人了。不行,必須去京城找他,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于是,她帶上自己平時積攢的十幾兩銀子私房錢,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去了京城。
來到京城,才知道張興貴已經成了皇帝公主的駙馬爺,李瑛娘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醒來后,發現一群人圍著她,問她怎麼了,家在哪里?懷孕了丈夫也不陪著……
她沒有說話,默默站起來,她不甘心,她要去駙馬府問問張興貴為什麼變心負了她?
然而,她連皇宮的大門也進不去,哪里能見到張興貴啊。于是,她就坐在皇宮門前等,她想,你張興貴不可能一直不出宮吧……
這天,李瑛娘繼續坐在皇宮門前等,這時,有兩個人來到她面前問她,你是李瑛娘嗎?
李瑛娘點點頭,我就是,你們是張興貴派來的吧?
來人說,起來跟我走吧。
李瑛娘起來跟著兩個人走,但兩個人沒有帶她進皇宮,而是往其它地方走。
瑛娘問,張興貴不是在宮里嗎,你們這是帶我去哪兒?來人說,到了你就知道了。
李瑛娘只好跟著兩個人走進一座空無一人的房子,讓李瑛娘坐下,給她倒了一杯茶說,你喝茶,我去給你叫人。說完就出去了。
李瑛娘喝完茶,卻不見有人來,又等了一會,仍不見有人來,她卻突然發現自己說不出話了……
她這才明白她被人下藥了。難道是張興貴擔心自己私定終身的事讓公主知道了,派人來害她的?她嚇出了一身冷汗。
又等了一會,仍不見有人來,她知道不會有人來了,便走出房子,來到街上。
她已經變成啞巴,帶來的銀子也差不多花完了,接下來該怎麼辦,她不知道,她想去死,但肚子里還有孩子,盡管這個孩子是負心漢張興貴的,但畢竟也是自己身上的肉,她下不了決心……
之后,身上的銀子花完了,她便開始討飯……
楊天賜知道了李瑛娘的遭遇,很是同情,說,瑛娘,現在什麼也別想了,就在我這里住下,把孩子生下來再說。
瑛娘滿眼是淚……
天賜說,瑛娘,一切都會過去的,生氣對肚子里的孩子不好,你現在好好養身體,把孩子生下來,不要再想那些不愉快的事了。
瑛娘跪下來想給天賜磕頭……
天賜拉起瑛娘說,說什麼謝不謝的,在京城,鄉人就是親人,你現在遭難了,幫你是應該的。
又過了兩個月,瑛娘的身子越來越笨,天賜就雇了個丫鬟伺候瑛娘,直把瑛娘感動地想給天賜磕個頭。
三個月后,瑛娘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雨荷,沒有姓。
天賜找了個有名的大夫,治好了瑛娘的啞病,瑛娘終于又會說話了。
瑛娘住在天賜家,天長日久,兩個人漸漸有了感情,在雨荷一歲時,天賜說,瑛娘,嫁給我吧,我喜歡你。
瑛娘說,天賜,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我愿意嫁給你。
于是,兩人舉行了簡單的成親儀式,成為夫妻。
一年后,瑛娘又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楊雨生,而楊天賜將雨荷正式取名楊雨荷。
夫妻兩個帶著一對兒女回老家看望瑛娘的父母。
自從瑛娘偷偷去了京城之后,瑛娘的父母整天以淚洗面,他們曾派人幾次到京城找過瑛娘,但都沒有找到,老兩口以為女兒尋了短見已不在人世,眼睛都哭瞎了。
現在女兒突然回來,還帶著孫兒孫女,十分高興,聽說張興貴做了駙馬,負了女兒,氣得大罵張興貴不是人,看到過去的叫花子楊天賜如今成了富商,還娶了女兒,感動地老淚縱橫,拉住天賜的手說,你是好人,好人。
回到家鄉,楊天賜拿出二百兩銀子為家鄉修橋鋪路,扶貧濟困,又買了禮品到各家各戶登門拜訪。
過了幾日,天賜和瑛娘告別父母,帶著雨荷和雨生去了京城。
卻說張興貴和李瑛娘的事最終還是被皇帝知道了,張興貴以欺君之罪被判入獄,本該秋后問斬,但公主肚子里已經有了張興貴的種,在公主的求情下,皇上免除了張興貴死刑,發配邊疆。
臨走時,張興貴提出見李瑛娘和雨荷一面,想當面給瑛娘和女兒雨荷謝罪。
押解他的獄卒答應了他的請求,瑛娘也帶著雨荷見了張興貴。張興貴跪在瑛娘和雨荷面前說,瑛娘,雨荷,都是我利欲熏心,做了對不起你們的事,活該受到懲罰……說完磕了一個頭,起來走了。
後來,瑛娘聽說,張興貴被押解到半路就突發疾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