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历史故事
綜合推薦
老照片
奇聞趣事
明星
星座课堂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出現在乾陵的1300歲的麥田怪圈,竟隱藏著有關帝國命運的風水密碼?
2023/05/12

傳說,武則天的乾陵上有一個麥田怪圈,突然出現,又神秘消失。

10多年前,有考古隊深入調查,但至今都沒有一個合理的結論……

專家們猜想,怪圈中是否隱藏著武則天的帝國密碼?

乾陵是否還有更多的秘密和驚奇?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的故事。

2006年·怪圈之謎

時間回到2006年,秦建明老師正在翻閱一份1984年乾陵航拍照片。

他當時在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工作,那天,他突然就從航拍照片中發現了一個隱約的圓環。

非常標準,在乾陵東南方,圓心是一個陪葬墓,正圓,絕對不是天然形成的圖案。

按照比例尺推算,這是一個直徑110米,寬2-3米的巨型怪圈。

秦老師邊算邊想,那地方自己去過啊,不就是一大片麥地嗎?怎麼會出現這個怪圈?

是誰記錯了?還是照片出問題了?

秦老師又去隔壁詢問同事,同事也都說,自己也不記得麥地上有什麼東西。

再反復觀察照片,也不像沖洗的問題。

于是,問題上報領導,第二天就安排了初步調查,兵分兩路展開。

第一路由秦老師帶隊,前往實地考察;

第二路則向上級部門匯報,申請調取原始底片以及其他年份的航拍照片。

來到實地,果然和大家的記憶一樣,這里除了麥子,什麼都沒有。

再按照110米的范圍尋找,地面上也看不到任何異常。

這就怪了,秦老師他們又去拜訪了村民,村民也都說,那片麥子地,他們耕種了幾十年,從來沒見過什麼怪圈。

調查陷入僵局,但就在這個時候,單位來電話了,讓他們趕緊回來,又有重大發現。

原來,歷史檔案被翻出來,不僅84年的照片上出現了怪圈,就連68年,04年的照片上也有怪圈。

當時是06年,所有人看到結果都傻了。

兩年前還清晰可見,兩年后卻神秘消失,為什麼只能從天上能看到,在實地卻看不到?

乾陵怪圈之謎的消息開始流傳,而繼續調查,秦老師他們又發現。

68年的照片中竟然有大大小小十幾個怪圈,全都分布在乾陵東南的陪葬區域內。

專家們認為,這些怪圈下面一定埋著什麼東西。

于是,考古隊進場,展開調查。

考古隊的結論

幾周以后,考古隊得出這樣幾個結論:

1,怪圈的圓心,是唐朝大將李謹行的墓穴,這座墓在古代就被盜了,現在只剩下一個封土堆;

2,鉆探以后發現,怪圈底下存在一個遠古的挖掘溝;

3,怪圈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挖掘溝被雨水回填,回填的土壤和周圍的土壤不一樣,所以,種植出來的麥子也就和周圍的麥子有區別,這種區別在麥地里看不出來,但從空中整體俯瞰的時候會很明顯,所以,航拍照片上就出現了一圈長勢不同的麥子,因此形成怪圈。

這三條結論看上去都很科學,但并沒有說明要調查的問題。

比如,這條挖掘溝是古人挖李謹行墓的時候,一起修建的配套設置嗎?

如果是,那為什麼周圍另外17座陪葬墓沒有這樣的圓環?

還比如,如果說怪圈的形成是因為圈內圈外的土壤有區別,那這種土壤區別為什麼會影響這麼深遠?

1300多年過去了,當初溝里溝外到底發生了什麼,才會讓今天的麥子都長得涇渭分明?

還有,68年照片里還出現過十幾個小怪圈,那是否意味著當初這里發生過什麼詭秘的儀式?

等等等等,謎團越挖越多,怪圈形成的原因找到了,但原因背后的密碼卻似乎越來越迷離。

進一步調查,專家們先是將怪圈排布和各種星座、圖騰對比,找不到任何相關性。

接著又調查怪圈中心那座古墓,果然,從墓主人李謹行的身上,發現了一條解謎的線索。

李謹行的身世

李謹行是一個來自西伯利亞的少數民族,大概和今天的庫頁島人類似,在遠古的時候叫做勿吉,在唐代叫做靺鞨(hé)。

李謹行的爸爸(突地稽)是一個靺鞨首領,後來歸附唐朝,被賜國姓——李。

所以就有了兒子李謹行,李謹行在唐朝戰功卓越,先是鎮守東北,又跟薛仁貴平滅高句麗,再在朝鮮半島上擊敗新羅國,後來又在青海抵御吐蕃。

史書上記載不多,但從陪葬乾陵這一點來看,他應該是皇家核心的圈內人。

專家們分析,乾陵陪葬墓越靠近中間的神道,就意味著和皇家越親近,那這樣看來,李謹行比章懷太子和永泰公主都更親近皇家,而章懷太子和永泰公主,這是武則天的親兒子和親孫女。

所以,這個皇家忠臣李謹行會不會因為宗教信仰的問題,而被恩準,在墓穴外修建這樣一條正圓的溝壑呢?

因為,李謹行是靺鞨人,極可能信仰原始的薩滿宗教,而薩滿宗教又很可能崇拜太陽。

類似的太陽墓,曾經在羅布泊的樓蘭遺址中發現過。

這樣一來,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只有李謹行墓有怪圈的問題了。

但如果怪圈和靺鞨信仰有關,那68年的照片上還有十幾個小怪圈,是否就意味著,曾經在武則天身邊,有一群非常親近的靺鞨武士,他們信仰薩滿、崇拜太陽,同時也對女皇忠心耿耿,立下過汗馬功勞,死后才會紛紛陪葬?

也許這個想象過于大膽,但專家們卻說,這可能才是所謂——萬邦來朝的真相。

武則天的第一個老公——唐太宗李世民——除了是中原帝王,也是草原的天可汗。

那到了武則天的時代,這位中原女皇,會不會也是一個國際領袖呢?

繼續從乾陵中尋找細節,我們還能發現更多的秘密。

細節一:鴕鳥

進入乾陵的神道,走著走著,你就會發現一對奇怪的石雕——這不是鴕鳥嗎?

沒錯,專家們也給它標上了牌子——鴕鳥。

這太夸張了吧,鴕鳥可是非洲貨,唐朝人就見過活著的鴕鳥?是怎麼一路運過來的啊。

具體情況唐朝人也不知道,他們只是說,有一年,西域的吐火羅國獻來了大鳥,有一米七高,腳像駱駝,一天可以跑150公里,能吃鐵,叫鴕鳥。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西域下》永徽元年,獻大鳥,高七尺,色黑,足類橐駝,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啖鐵,俗謂駝鳥。

據說,武則天的皇帝老公(李治)非常喜歡騎馬追鴕鳥玩兒,當年武則天執掌宮廷女子馬球隊的時候,也是追鴕鳥的高手。

看來,每年進貢的鴕鳥還不少。

所以,當初真的有一條從非洲直達長安的生鮮運輸線嗎?

如果這條運輸線存在,那麼,我們又可以破解一個謎團,那就是《唐傳奇》當中經常記載一些崑崙奴的故事,說他們黑皮膚、卷頭髮,力大如牛。

按理說,這就應該是非洲人,但專家們卻說,崑崙應該不是非洲,那會兒很難把那麼多非洲人送來唐朝,所以,崑崙是泛指印度和東南亞,那邊也有黑皮膚、卷頭髮的人。

但會不會就在運輸鴕鳥的同時,也有很多非洲人跟著鴕鳥一起來到長安呢?

也許會吧,但又有專家說,吐火羅送來的鴕鳥不是非洲鴕鳥,是阿拉伯鴕鳥,阿拉伯一直到1900年代都還有鴕鳥。

100年前的沙特貴族,酷愛在沙漠里追鴕鳥,最終導致阿拉伯鴕鳥滅絕。

不管怎麼樣吧,看著這幅沙特貴族追鴕鳥的繪畫,我們應該可以腦補出武則天當年和皇帝老公追鴕鳥的畫面。

只是不知道,這究竟是一項傳統大唐運動,還是一項傳統沙特運動。

細節二:翁仲

繼續往前走,鴕鳥旁邊,還有10對石人,石人叫做翁仲。

但不知道為什麼,越南人非得說翁仲姓朊,叫阮翁仲,是越南英雄。

如果你細刨根源,就會發現,這可能是秦始皇惹的鍋。

因為《淮南子》上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后,要收繳天下的兵器,打造12個金人,但說來也奇怪,那會兒幫秦始皇搞雕塑的一幫專家們,非得說,必須找一個真實的巨人模特,才能鑄造金人。

于是,秦始皇就讓人去找巨人模特,果然,在臨洮找到了,這是一個在前線抗擊匈奴的巨人校官,身高4米,力大無窮。

再一問,他叫做翁仲,官拜司隸校尉。

然后,雕塑專家們就把翁仲當模特,再放大數倍,鑄成了12個金人,矗立在咸陽城外。

《淮南子·氾論訓》秦之時,高為台榭,大為苑囿,遠為馳道,鑄金人(注:秦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有長人見于臨洮,其高五丈,足跡六尺,放寫其形,鑄金人以象之,翁仲、君何是也)

後來到了唐朝,武則天也學著秦始皇的樣子,雕刻了10對翁仲放在自己陵墓前,現在這些石雕都是4米左右,所以,它們并不是夸張,而是寫實……

與此同時,越南人也開始流傳阮翁仲的說法,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武則天的時代,皇家衛隊中真的有一支來自交趾的部隊,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

比如,越南人也傳說,故宮是他們祖先設計的,其實一查,原來是朱棣當年修故宮的時候,使用過一批越南監工。

細節三:61具石像

沿著神道走到盡頭,你會看到61具沒有頭的石像,西邊32個,東邊29個,非常不對稱,這和講究對稱的傳統美學格格不入。

再加上石像都沒有頭,所以,專家們一直在研究這個無頭石像之謎。

當地傳說,這是清朝人干的,說是因為清朝人殺到西安的時候發現,這些石像里有他們的祖先。

清朝人無法容忍自己的祖先給女皇守陵,于是就把石像的頭全部砸掉了,還把他們背后的名字、官職也全部抹掉了。

最開始專家們并不認可這個傳說,因為,再往前走,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則天無字碑。

無字碑上其實是有字的,而且密密麻麻很多字,只不過,這些字都是后人刻上去的。

在這些刻字當中,專家們發現過一篇天書,寫得像漢字,但又不是漢字。

後來費了好大勁兒,才破譯這份天書,原來是金國皇帝,用契丹文字書寫得滿分作文。

說自己國富民強、仰慕女皇,要特意批款,將陵墓重新修繕巴拉巴拉……

所以,金國皇帝用遼國契丹文字,歌頌大唐女皇,聽起來怪怪的,但起碼可以肯定,金國皇帝,沒有因為看到祖先守陵就心懷嫉妒。

而大清國前身就是后金國,他們認為自己是金國后代,金國皇帝都歌頌女皇了,他們又怎麼會小心眼呢?

但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石人頭不是被清朝人砍掉的,那又會去哪里呢?

這天,有兩個村民在農田里挖到了一個石人頭,農田就在乾陵山腳下,這肯定是文物,于是,他倆不敢隱瞞,趕緊上報。

考古隊懷疑這是遺失的石人頭,第二天拿到乾陵上去一一比對。

結果,真的在西邊最后一排找到了它的身子。

整座石雕高一米七左右,臉上有很典型的新疆八字胡,他似乎來自西域。

這個時候專家們突然意識到,清朝人祖先的傳說可能并非空穴來風,這61具石像,有可能是61具番臣像。

也就是61個來自唐朝藩屬國、少數民族的首領和大臣。

難道為女皇守陵的是一支國際團隊?

考古得將證據,不能因為一個大胡子就下這麼大的結論。

然后,真的是想什麼來什麼,僅僅幾周以后,山腳下又有村民挖到一個石人頭,梳著13條辮子,也能比對到石人身上。

很顯然,13條辮子,這不是中原裝扮,應該是突厥髮型。

繼續研究,專家們又還原出幾個石像背后的名字,其中有一個是,故阿史那彌射,阿史那彌射,這可是西突厥可汗啊,名字前面還有一長串大唐官職。

(故大可汗聽騎大將軍行左衛大將軍昆陵都護阿史那彌射)

看來,史書沒有夸張,當初這個西突厥可汗真的投靠了大唐,後來還率領唐突聯軍去攻打高句麗。

破解了石人的身份,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破解,那就是西邊32,東邊29,這是什麼意思呢?

前幾年,專家們又從山腳下的農田里挖出來三具未完工和被銷毀的石像。

然后,專家們猜測,這三個石像,本來應該是放在東邊的,這樣兩邊各32尊,就對稱了。

但是,修陵墓的時間跨度很長,也許在這段時間內,這三個番邦首領背叛了大唐,或者犯了罪,被女皇懲罰。

女皇是滅了他們的國還是把他們踢出了大唐經濟圈?

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乾陵上來看,女皇很決絕。

哪怕讓乾陵不對稱了,也不讓你們三個家伙獲得參加守陵的殊榮。

同時,我們還可以推測,這份殊榮也不是誰都能得到的,因為,女皇也并沒有能隨便再找三個人替代他們。

看來,這64個番臣石像,是女皇在說,大唐的恩威到底有多遠,萬邦來朝到底是一個什麼國際關系。

目前解讀出來的石人名字,有如下七個,有興趣可以暫停看看:

朱俱半國王斯陀勒

于闐王尉遲轍

吐火羅王子特勒羯達犍

吐火羅葉護咄伽十姓大首領鹽泊都督阿史那忠節

默啜使移力貪汗達干

播仙城主何伏帝延

故大可汗聽騎大將軍行左衛大將軍昆陵都護阿史那彌射

乾陵的風水局

如果你來到發現石人頭的村莊里,還能無意間看清整個乾陵的風水局。

原來,乾陵由三座山峰組成的一個巨型陵園,整體看,像一個女人仰臥在大地上,一座山峰是頭,兩座山峰是乳。

傳說,當初是太史令李淳風最早發現了這塊風水寶地,主峰叫做梁山,就上書要將梁山寶地獻給皇上,營建陵寢。

但旁邊的中書令袁天罡一聽就急了,說梁山好是好,但前面還有兩座乳山,太像女人,會興旺女主,對皇帝不利。

袁天罡和李淳風,這都是能預言未來的半仙。

比如,故事里說,有一次李淳風寫預言寫嗨了,不知不覺就寫了60象,已經預言到幾百上千年以后了。

這個時候,袁天罡實在看不下去了,使勁兒推了他一把,說,寫啥呢。

李淳風也是一驚,這才發現,自己竟然無意中泄露了這麼多天機,于是,趕緊停筆,封裝成書,這本書後來就被叫做《推背圖》。

還比如,正史上也說,袁天罡早年去一個大臣家里做客,大臣知道袁總會算命,就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叫來,請袁總幫看看,袁總看了說,能當官,二三品的樣子,奶媽又抱過來一個襁褓里的嬰兒,袁總說,這小孩兒龍睛鳳頸,富貴之極啊,但可惜了,是個男孩兒,如果是女孩兒,將來能當天下主。

其實,這個大臣就是武則天的爸爸,而襁褓里的嬰兒則是女扮男裝的武則天。

《舊唐書·卷二百一》天綱大驚曰,此郎君子龍睛鳳頸,貴人之極也;更轉側視之,又驚曰,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后當為天下之主矣

後來,武則天知道袁天罡和李淳風跟皇帝爭論梁山風水的事兒了,就跟皇帝老公吹枕邊風,讓他把陵墓就定在那里,這樣,自己就又得到了一層風水加持。

很多故事講到這里就結束了。

但事實上,這后面還有故事,那就是,選址梁山,這不過是李淳風和袁天罡演得一出雙簧。

因為,袁天罡在武則天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已經算出來了,女皇登頂不可避免。

但是,梁山背后沒有依靠,是一個斷崖,這其實是一個無所依托的風水局,雖然興旺女主,但也無法延續。

所以,他就和李淳風一推一就,演了一出,讓女皇入套,埋到了梁山,這樣也就只存在了一代,沒能延續。

風水先生,真的是套路深啊。

還是來看點兒實打實的超級工程。

超級防盜工程

乾陵至今沒有被盜,因為,武則天把整座梁山設計成了一個超級防盜工程。

和秦始皇的陵墓不一樣,秦始皇是挖一個深坑,在填土,堆一座山。

理論上這種堆土墓,只要時間和人力充足,就可以揭頂挖掘,暴力破解。

但武則天的乾陵是找一座石頭山,把山掏空,再用一塊巨石封死洞口。

古代沒有炸藥,除非你找到墓道入口,然后破解墓道機關,否則你想鏟平整座石頭山進入墓室,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歷史上各種盜墓達人都在尋找乾陵的墓道口,找了一千多年都沒有找到。

比如,唐朝末年的起義軍黃巢,他帶了40萬大軍挖乾陵,在梁山上挖出一道40米深、幾百米長的黃巢溝,愣是沒挖到墓道。

後來又有唐陵殺手——溫韜,他幾乎把唐朝18個皇帝的陵墓全部刨了,但唯獨沒刨開乾陵。

再到後來,民國時期,有炸藥了,軍閥孫仲連假裝演習,在梁山上炸了一個遍,也沒找到墓道。

反倒是1958年的時候,幾個村民在梁山上炸山取石,不小心炸出幾根石條,考古隊跑過來一挖,差點兒沒嚇死。

這就是乾陵的封門石啊,只要一塊塊破解這些石條,就能進入墓室。

當時全國考古熱情很高,郭沫若剛剛主持挖開了萬歷皇帝的定陵,恰好這會兒又發現了武則天乾陵的墓道口,就都想著一鼓作氣再把乾陵也刨了。

接著,考古隊清理這些封門石,一共清出來2500多塊巨石,每塊3噸左右,全部用精鐵制造的燕尾鉤連接,石縫之間還被灌入鐵水。

這些燕尾鉤至今都還可以在博物館里看到,非常結實。

燕尾鉤連接巨石,一共疊了39層,縫隙再用鐵水焊接,于是,就在墓道口組成了一塊8000噸以上的巨型封門石。

如果沒有炸藥,真不知道古人要如何把它刨開。

1960年的時候,考古隊已經挖到了封門石背后的金剛墻,郭沫若再次上書,請求開啟金剛墻,進入乾陵,但最終,中央沒有批準。

8000噸巨石又被重新掩埋。

今天如果你去爬梁山,走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一定上去摸一摸,也最好抬頭看一看。

因為,你觸摸的那塊巖石,就是唯一還露在地面的封門石,而你頭上看到的,則是一個24小時不間斷監控的眼睛……

700噸寶藏

行走在梁山上,你一定還會聽到一個傳說——那就是這下面埋著700噸寶藏。

這個數字有點兒夸張,是怎麼算出來的?

其實,在調查乾陵的時候,專家們發現過一個扇形的碎石堆積層,在墓道口的另一側山腰上。

分析這些碎石,專門家懷疑這很可能是當年開鑿墓室的時候,被工匠們傾倒在這里的垃圾。

那理論上,鑿出來多少碎石,山體里的墓穴空間就有多大。

測量以后發現,扇形底邊長70米,高60米,厚3米,估算出來,碎石體積至少4500立方米。

進一步推測,整個墓室空間有5500立方米左右,如果按八分之一的空間堆放陪葬品,那麼陪葬品體積就有700立方米左右,再按一立方米一噸的平均值折算,也就是700噸寶藏。

至今沒有被盜,想想就眼紅,要不真把它刨開看看?

其實,除了1960年那次,在1994年的時候,也差點就把它刨開了,這里有一份94年的挖掘申請,有30多頁,寫得非常詳細。

還說要在墓道里建設一個氣密系統,搞一個七級無菌倉,把外界空氣和內部空氣完全隔絕開,然后又寫了各種保護預言,分別有壁畫、金屬器、木器、絲織品、遺骸等等等等。

但幸好,和60年一樣,94年的這份申請,也沒被批準。

報告里還提到了兩件事兒非常有意思。

一件事兒是,我們至今都不知道地宮到底有多大,到底是怎麼分布的,因為,還沒有透地雷達能夠穿透幾十米厚的石頭山,看到里面的情況。

另一件事兒是,從唐朝到現在,西安附近一共發生過1036次地震。

最大的一次是1556年,華縣大地震,地震中心里乾陵只有100公里,地震強度預計達到里氏8-11級。

當時,廣州和澳門都記錄了強烈的震感。

所以,專家們估計,那61具番臣像為什麼都沒有頭?

極有可能就是在這次大地震中自然損壞的,他們紛紛被震倒,又因為脖子的地方最細就都從這里斷開,然后圓鼓鼓的石人頭,也就紛紛滾到了山腳下,至今可能都還隱藏在村民的農田里。

由此可見,地震對墓室的毀壞應該也不小,影片里這種整潔的墓室效果圖,也很可能只是我們的幻想。

另外在補充一點武則天的小心機,那就是當年黃巢40萬大軍挖梁山,為什麼挖錯了方向?

原來,專家們發現,黃巢當年是按照那個扇形碎石堆去挖的,結果沒想到,武則天讓人專門把碎石垃圾運到山的另一半再倒掉……

頂級寶藏

郭沫若當年為什麼那麼想挖乾陵呢?

據說,是因為他斷定,王羲之的《蘭亭序》就在乾陵當中。

關于《蘭亭序》郭沫若還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說是,李世民的時候,有一個考生叫做蕭翼,蕭翼的文章一般,但字寫得極其好看。

李世民喜歡書法,就單獨召見蕭翼,說,給你一個秘密任務,去幫我找到《蘭亭序》,如果完成任務,欽點你當狀元。

蕭翼于是就出發了,花了5年時間,打聽到王羲之的七世孫當了和尚,《蘭亭序》可能在佛門僧人手中,地點可能是九華山。

于是,蕭翼就去九華山的集市上開了間店鋪,售賣字畫。

慢慢的,蕭翼發現了一個和尚,叫做辯才,好像很懂書法的樣子。

一來二去,蕭翼就和辯才成了朋友。

有一次,蕭翼故意說,我要出趟遠門,店里有兩卷王羲之的真跡,非常珍貴,還請你幫我保管。

這兩卷真跡是李世民給蕭翼的真家伙,大魚餌,這會兒總算是放出來了。

果然,蕭翼發現,辯才看到兩幅真跡也不吃驚,于是就在旁邊說,這種真跡,你沒見過吧?

只見辯才還是笑而不語,蕭翼又補充,我這兩幅真跡可是天下第一,除非《蘭亭序》復活,否則我這絕對是天下第一啊。

辯才還是沒有接話,蕭翼就在旁邊一直吹噓,辯才有點煩了,回了一句,你怎麼知道《蘭亭序》失傳了?

等的就這一句話,此話一出,蕭翼立刻鎖定了,《蘭亭序》一定就在辯才和尚手里。

果然,假裝出差以后,蕭翼又偷偷回來,潛入辯才的房間,打開藏寶箱,里面果然有三副字畫,兩幅是自己的,還有一副,一打開,正是《蘭亭序》。

原來,辯才就是王羲之七世孫的徒弟,蕭翼的情報一點兒也沒錯。

就這樣真跡到手,獻給李世民,蕭翼還想著點狀元呢。

哪兒知道,能幫皇帝干臟活兒的,那都不能是活人,必須是死鬼,死鬼不會說話。

于是,蕭翼就這樣被滅口了,李世民也就天天把《蘭亭序》枕在枕頭底下。

去世前吩咐兒子,一定要把《蘭亭序》陪葬。

但是,還記得前面那個唐陵殺手溫韜嗎?

史書上說,他把李世民的墓也刨了,并沒有發現《蘭亭序》,于是郭沫若就分析,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李世民的兒子也很喜歡《蘭亭序》,就把老爸的寶貝秘了,陪葬到自己的墓穴當中,而這個兒子呢,正是武則天的皇帝老公,和武則天一起躺在乾陵里面呢。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乾陵地宮的最深處,一定有兩個大石槨,一邊是皇帝老公,一邊是武則天,皇帝老公的枕頭下面,就是曠世珍寶——《蘭亭序》。

山腳下的故事

爬完整個乾陵下山,也許已經到了黃昏十分,你從遠處眺望梁山。

就像一個靜臥在夕陽中的女皇,乾陵的驚奇,萬邦來朝的真相,也許能讓你夢到一個不一樣的大唐。

這里有來自西伯利亞的武士、南洋的仆從、西域的商人、越南的士兵和海外的國王,當時沒有國界,只有天下。

天下主是一個姓武的女皇,其實至今我們都不知道這位女皇的真實姓名。

文書上的武曌,這是她自創的漢字,日月當中,普照天下。

而則天,這是后人給她的嗣號(則天大圣皇后),生前她是無論如何也不知道自己叫武則天的。

但繼續追問,則天,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說,則,是一個動詞,是古老長安方言中最霸氣那個動詞。

所以,武則天,一位能則天的武姓女皇,她統治的不僅僅是大唐,而是天下。

如果你在乾縣再多喝幾杯,他們也許還會告訴你一個最私密的故事——武則天的真名,叫做武華姑。

從華姑到則天,一個1300多年前的女性,想想都都容易啊。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最后夫人說,你這個故事的終極大BOSS,是梁山腳下的那幾個村民啊。

西藏老照片:圖2貴婦長相漂亮,圖6藏獒異常兇猛強壯
2023/04/03
隔著屏幕都覺得疼:腳掌變形的三寸金蓮,最后一樣工具剝奪人性
2023/04/10
老照片:女子八九歲就嫁人,最后一張是地主剛領回的小妾
2023/04/06
9張圖,直擊清朝末期9種刑罰,看過不愿再犯罪
2023/04/14
晚清酷刑老照片:不忍直視,專門為漢人設計,圖9是騎木驢的刑具
2023/04/13
歷史上的金枝玉葉到底長啥樣?難得一見的晚清格格真容,魅力非凡
2023/03/30
李鴻章家族上色老照片:圖4是其小妾,圖8兒媳婦長相漂亮
2023/03/29
清末老照片:大內侍衛虎背熊腰武功高強,青樓女子漂亮讓皇族瘋狂
2023/04/17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晚清彩色老照片:名妓輕撫琴弦氣質高雅,母子合影擺pose笑逐顏開
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