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的核心看點是什麼?自然是看那些身懷神功的大俠懲奸除惡,這個主旨是永恒不變的,至于過程有多精彩,那便取決于作者的想象力有多天馬行空了。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主角」的人設應該是十分正面的,且不說一塵不染,至少主角不能太過陰暗,哪怕走過彎路,也應該迷途知返。
而金庸的故事中卻有一部另類作品,其中的男女主角都是反派,而故事最終的贏家卻是主角的敵人。
其實在主角的人設上,金庸就已經下足了功夫,比起那些「一塵不染」的正派而言,金庸筆下的主角更有「人味兒」,說得直白一點便是他筆下的主角多半都有一些缺點,甚至是污點。
(楊過、小龍女劇照)
比如《神雕俠侶》中的楊過,他曾經因為不明父親之死的真相,而向郭靖發起報仇,幾度要置郭靖于死地,尤其是蒙古軍營那一次,若不是馮默風舍命殿后,他們如何能逃得出去?好歹這少年後來迷途知返,終成一代「神雕大俠」,浪子回頭的故事,總是有人買賬的。
又如《天龍八部》中的蕭峰,這一次就不是浪子回頭了,蕭峰從來都是個狠辣之人。
七歲的他就因為一個江湖郎中不愿給自己的母親看病而對對方痛下殺手,而在聚賢莊一戰,他更是將自己的狠心展現到了極致,就連昔日的好友奚長老也死于他的刀下,可見一旦殺紅了眼之后,蕭峰有多恐怖,不過蕭峰始終是個心系天下的大俠,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蕭峰劇照)
還有類似《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這位主角就算得上是「反派」了,他的行事風格絲毫沒有俠氣,盡是些下九流的招數,他可以背叛兄弟,可以對喜歡的女子用強,不過《鹿鼎記》本就是一部「反武俠」的作品,金庸如此設定,倒也沒什麼不妥了。
但從沒有一部作品像金庸的短篇作品《越女劍》一樣,男女主角居然都是反派。
范蠡是個怎樣的人?
這里當然不是問他的歷史原型如何,而是只談《越女劍》這部作品中的他,盡管他不算壞,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像是反派立場,畢竟他利用了阿青。
起初阿青只是個單純的牧羊女,根本不可能卷入吳越兩國的紛爭之中,那范蠡見阿青有一手精妙的劍法,于是主動接近那少女。
(范蠡劇照)
書中是這麼說的:「范蠡叫道:‘這位姑娘,我賠你一百只羊,這八個人便放他們去罷!’那少女向他微微一笑……范蠡挽住了她的手,似乎生怕這是個天上下凡的仙女,一轉身便不見了,在十幾頭山羊的咩咩聲中,和她并肩緩步,同回府中。」
剛認識沒多久,范蠡就出手挽住阿青了,阿青不過十幾歲的小妮子,哪里懂那些,在她看來,只覺得這男子對自己有好感,何況對方容貌不凡,她會動心也實屬正常。
然而范蠡卻從未想過與阿青走到一起,他接近阿青,不過是圖她的劍法。
而阿青在接觸范蠡之后,也從一個單純的少女變成了無腦的女子,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如此優秀的男人,讓她不知所措,不知從何時起,她已經愛上了范蠡。
(阿青劇照)
不過起初阿青還不知道這一點,倒是她身邊的白猿白公公洞察到了一切,于是白公公為了不讓阿青「受傷」,于是對范蠡發起了暗殺,可白公公怎麼也想不到,它要保護的人,卻成了傷它最深的人。
書中是這麼說的:「阿青將白猿逼退三步,隨即收棒而立。那白猿雙手持棒,身子飛起,挾著一股勁風,向范蠡疾刺過來。范蠡見到這般猛惡的情勢,急忙避讓,青影閃動,阿青已擋在他身前。白猿見一棒將刺到阿青,急忙收捧,阿青乘勢橫棒揮出,【啪☆啪】兩聲輕響,白猿的竹棒已掉在地下。」
白猿被傷的不是手臂,而是「心」,這一點,從后續的描述也能看出來:「 白猿一聲長嘯,躍上樹梢,接連幾個縱躍,已竄出數十丈外,但聽得嘯聲凄厲,漸漸遠去。山谷間猿嘯回聲,良久不絕。」
(白猿劇照)
白公公是視阿青為親人,對于阿青而言,白公公則是亦師亦友的存在,她此時卻為了一個男人,做出了「欺師滅祖」之舉,她如何算得上是正派?那無腦的樣子,著實可惡。
不過男女主角都是反派還不是最奇怪的地方,這部作品最怪的地方在于最終的贏家是個配角,那人即是被譽為「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
西施在書中的戲份不多,但范蠡接近阿青,謀求劍法,卻都是為了西施,她當年被吳國抓去,范蠡這才有心讓越國武士練劍,最終締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神跡。
作為范蠡的情人,西施自然就是阿青的敵人了,事實上阿青也是這麼認為的,後來當她知曉范蠡與西施在一起時,她難掩心中的怒火,于是便有了書中最經典的「阿青以一敵兩千越甲」的橋段。
(范蠡、西施劇照)
不過當阿青殺到范蠡和西施面前時,她才知道自己徹底敗了,因為在她眼前的是一位如仙子一般的女子,她自慚形穢。
故事的結尾是這麼寫的:「西施眼中閃出無比快樂的光芒,忽然之間,微微蹙起了眉頭,伸手捧著心口。阿青這一棒雖然沒戳中她,但棒端發出的勁氣已刺傷了她心口。兩千年來,人們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間最美麗的形象。」
沒有人知道阿青後來的結局是什麼,金庸讓故事在此時戛然而止,這個戀愛腦的小妹妹沒能得到心愛之人,那西施卻留下了最美的樣子,著實可悲啊。
總體讀下來,《越女劍》無疑是金庸最怪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