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行的每一個禮,都有獨特的意義。
我們常常會看見影視劇中的清朝官員們,在向皇帝行跪拜之禮時,都會先拍兩下衣服的袖子,這又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清朝未入關之前,一直生活在東北地區,以游牧為生。作為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滿族的服飾與漢族也大有不同。
為了方便在馬上騎射,滿族人的服飾以修身為主,他們的袖口是窄細的馬蹄袖,能將手腕緊緊地包裹住。這樣的服飾特點,不僅讓他們在狩獵的時候方便靈活,在戰場上也能行動自如。
後來清軍入關,為了能更好地統治漢族,統治者將滿族的服裝和漢族的服裝結合起來,改良了新的官服。
雖然主張 滿蒙漢是一體,但為了不忘記老祖宗們的辛苦付出,清朝統治者在改良文武百官的官服時,也依然保留了原來的 馬蹄袖設計。
平常做事的時候,為了方便,大臣們的馬蹄袖都是挽起來的。但是如果要進宮面見皇帝,就必須用上最高的禮儀,官員們需要保證自己的儀表整潔,著裝得體。
就像現代和老闆談工作一樣,你不可能穿著敞開的襯衫就去了吧,每次有重大會議的時候,人們都是西裝革履的正裝打扮。
所以清朝官員覲見圣上的時候,大臣們就要將馬蹄袖放下來,用滿族的話來說就是 「放哇哈」。
這是一種禮儀,表示了對皇帝的尊敬,所以無論有沒有事,先將袖口整理好,官員在跪下前也都會拍兩下袖子。
在古代歷史上,君王遇刺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比如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為了不讓秦國侵略燕國,派出了刺客荊軻,攜帶著燕國的地圖,假意投誠,秦王差一點就在這次刺殺事件中,遇害身亡了。
為了君王的人身安全,每個進宮面圣的人,都不能攜帶武器,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亂臣賊子。
古人的衣服大多寬松,袖口內還會縫上口袋,可以在里面裝上很多東西。
如果有人真的心懷不軌,在面見圣上的時候,將刺殺的東西藏到袖口中去,搜身的人難免會有紕漏,那君王的安全就,沒有辦法得到保證了。
所以清朝的官員們在覲見皇帝的時候,會拍甩兩下袖子,表明里面沒有藏任何的東西,請皇帝放心。
并且,在中國古話里,一直強調 「兩袖清風」,皇帝也都希望自己的臣子,都是為國為民的清官。
所以,官員們拍甩袖子時發出的聲音,也是在告訴皇帝自己沒貪。不信你聽我甩袖子的聲音,是不是清亮飄逸,別說銀子,就連頭髮絲都沒有。
當然,這只不過是形式主義,要知道大貪官和珅在乾隆面前,袖子甩得那叫一個爽快,可實際上呢,貪得比誰都多。
皇帝自古以來,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所有人的地位都在他之下,大家代入想想,是不是都會飄飄然。
《還珠格格》里的皇阿瑪就曾直言,演完戲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出不了戲,甚至不能習慣別人對他態度的轉變。
演戲尚且如此,那真當了統治者多年的皇帝,想必更愛看別人對自己畢恭畢敬的樣子了。
在清朝之前,大臣們覲見皇帝的時候,雖然也有 跪拜禮,但可不會像清朝皇帝這樣,一言不合就下跪,一邊磕頭,一邊還得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雙膝下跪,以頭叩地,這種五體投地的姿勢,就像是供人驅使的牛馬,再加上跪下之前,官員們還會再甩兩下袖子,就更像馬兒的前蹄了。
這種愿意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的意思,很好地滿足了清朝皇帝高人一等的心態。
從清朝官員向皇帝行跪拜禮的動作中,就可以看出,清代封建專制的程度有多高。官員拜皇帝,百姓又拜官員,這樣的觀念一直持續到清朝末期。
甚至當西方列強侵入中國的時候,有的人為了討好外國人,依然對著他們也行跪拜之禮。
跪拜之禮,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流傳下來的糟粕,除跪天跪地跪父母之外,任何的跪拜,都算得上是人格侮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