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历史故事
綜合推薦
老照片
奇聞趣事
明星
星座课堂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1976年,陜西發現巨型古墓,內有186人陪葬,棺槨級別至今罕見
2023/05/16

1976年12月,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田亞岐來到了秦公墓的發掘現場。

隨著成山的墓土堆積在他的面前,田亞岐的面色愈加凝重。

在原本干黃色的墓土里,突然出現了無數條血紅的痕跡,如同糾纏不清的血管。

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在這不同尋常的血色土之下,一定有著同樣奇異的寶藏。

可隨著大墓的打開,饒是經驗豐富的田亞岐也吃了一驚。

在大墓中,數以百計的尸骨一齊跪倒在密密麻麻的小棺材里,像是眾星拱月般,一層層圍在一個巨大棺槨的四周。

圖1 秦公一號墓全景棺槨的面積達到了90多平方公尺,遠遠看去,就像是沉默的玄武,正倔強地守護著墓主人最后的軀殼。

而這座詭異墓葬的主人,那位來自于兩千年前的秦景公,他的秘密還遠不止于此。

隨著考古發掘的進展,這個傳說中以金為磚的大墓,終于揭下了它神秘的面紗。

奇特的荒地

在很久以前,陜西省鳳翔村的村民就知道,他們村寨南邊的平原有點邪門。

即使是風調雨順的年代,種在那里的糧食也收成不高。

與村內其他角落里的松散黃土不同,這塊荒地上的土質極硬,普通的鐵鍬用不了多久就會卷邊折斷。

既不能種地,也不能蓋房。

圖2久而久之,村民們也就忘記了這塊奇特的土地。

可隨著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現,中國考古界掀起了一場研究秦史的狂潮。

這塊荒地背后的故事,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周孝王時,秦人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

周王室東遷之后,秦人才通過不斷遷都的方式,逐步靠近當時發達的關中地區,來到了當時的雍城。

也就是今天的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

在這里,秦人遠離了西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外族入侵的威脅,開始了一代傳奇大國的崛起。

如果說秦國始祖秦非子在西犬丘創造了秦國,那麼雍城就是秦人走向輝煌的地方。

圖3 雍城作為秦國建國以來定都時間最長的都城,雍城經歷過十三位秦國君主的洗禮,在當時號稱「水上秦都」。

1975年夏天,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支考古隊來到了這里。

此時距離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問世,僅僅過去了一年。

陜西省的考古隊員們想趁熱打鐵,多找到一些秦國的墓葬。

因此,雍城便成了主要的考察對象。

可即使考古隊員翻遍了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石塊,都找不到絲毫墓葬的痕跡。

考古隊員失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鳳翔村村民的耳中。

要是能發現大型墓葬,對本村的發展也有好處。

于是村民們便與考古隊員一起,尋找起墓葬的信息來。

圖4這時,村民靳思治想到了村南邊那塊奇特的荒地。

除了生長不出好的莊稼,這塊土地的硬度也極其異常,普通的設備根本挖不開堅硬的土層。

更詭異的是,即使將土鏟上來了,挖出來的土里也會帶著絲絲「血痕」。

靳思治很快將這些信息上報給了考古隊。

當初考古隊在鳳翔村南部平原挖出來的土層,經過一段時間風化,土里的「血痕」已經不是很明顯。

而正是這出人意料的黃土,成了考古隊員們叩響秦公墓的敲門磚。

在考古隊員第一鏟樣土打上來之后,隊里就有人發出了驚喜的聲音:

「這不是五花夯土嗎!」

圖5所謂五花夯土,就是用生土和墓內的白膏泥以及木炭等物品混合成不同顏色的人工熟土,再通過人力一層層夯打而成的。

經過夯打后的土壤土質極其堅硬。

這種土的做工復雜,需要大量的人力。

所以說,一旦出現這種五花夯土,往往代表此地有著大型的地下建筑。

很快,考古隊員們便根據五花夯土的面積劃定出了大墓的范圍。

等到所有數據測量完備的一剎那,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這座地下建筑總體呈詭異的「中」字型,占地面積足足有5334平方公尺。

我們曾經講過的大型墓葬馬王堆一號墓不過340平方公尺,只是這個墓的十五分之一。

圖6就連財大氣粗的海昏侯墓,也不過四百平方公尺,這個墓葬整整是海昏侯墓的13倍。

這哪里是墓,簡直跟古代城池一般大小。

即使放到現代,也和12個標準籃球場差不多大。

大墓主體由一個長方形的墓室組成,在墓室的東西兩側各有一條斜坡墓道連接墓室。

整座大墓全長約300米,東墓道長約156米,西墓道長約85米。

大墓的主體部分分成了三層,呈倒金字塔狀,在十余米處有一個二層平台。

整體工程深24米,相當于八層樓那麼高。

而這堪稱廣闊的墓地面積,給當時的考古隊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為了防止遺漏一些小型文物,考古工作人員需要用刷子與小鏟一點點的清掃墓地里的每一寸土地。

圖7 考古工具而這座大墓光清理出的夯土,就有8萬平方公尺。

而上圖,就是考古隊員們的工作工具。

在1976年到1986年間,他們僅憑著這巴掌大的工具,與這塊堪比城池的大墓打了整整十年的交道。

殉人與人牲

可比起身體上的勞累,心靈上的潰敗更令人絕望。

在夜以繼日的勞作下,他們發現的不是數不勝數的寶藏,而是240個黑黢黢的盜洞。

這座兩千年的大墓,已經被盜墓賊翻了個底朝天。

昔日的金銀綺羅蕩然無存,只留下森森白骨,守望著偌大的陵墓。

就這麼放棄嗎?

絕不。

受到打擊的考古隊員,把目光放在了那龐大的殉葬人數上。

圖8 盜洞與承台在清理第二層平台時,考古隊員便發現了一個張大著嘴的頭骨。

他生前的最后一聲慘叫還沒結束,就變成了這里的一份子。

與此同時,一些凌亂的散骨被不斷地發掘出來。

有的是被殘忍折斷的手臂,有的是不知來處的殘軀。

經過清理,這一層一共有20具尸骨。

與下面一層躺在棺材里安眠的人們不同,他們的死相過于凄慘。

沒有棺材,尸體的擺放也雜亂無章。

考古隊員斷定,這應該就是傳說中那個恐怖的習俗——人牲。

人牲,顧名思義就是在祭祀中作為「牲口」而被殺死的人。

兩千年前的祭祀人,站在即將封存的大墓旁,最后一次祭祀自己新喪的國君。

圖9獵獵的風聲壓不住人牲們的哀嚎,一群士兵抓雞趕鴨般將人牲聚到一處。

聽話的,就地砍殺,不聽話的,便打斷了手腳再殺。

這些殘忍的祭祀者,害怕牛羊滿足不了祖先的胃口,便用活人來代替牲畜。

隨著一聲令下,刀斧齊落,二十多人就這樣身首異處。

與人殉不同,被殺死的人牲通常是一些奴隸和戰俘。

他們生前供人驅使玩樂,死后也不得魂歸其所。

然而,僅僅二十具的人牲,也只是這場殉葬的冰山一角。

在最下方的平台上,還有166具殉葬的尸體。

這些尸體年齡最大的50多歲,最小的不過十多歲。

圖10他們的下肢無一例外全都詭異地蜷曲著,且都有捆綁的痕跡。

考古隊員斷定,這些人在死后被人為擺弄成跪拜的姿態。

主持葬禮的人,用繩索將他們的膝蓋牢牢捆住。

使他們即使死去,也要保持著低頭屈膝的跪姿,永生永世地朝他們的主人俯首。

而即便是跪下了,也要分跪姿的等級和次序。

其中,靠近主棺槨的72具殉人棺木大而厚,被稱之為「箱殉」。

這些人是地位稍高的姬妾和近臣。

而在墓葬的角落的94具棺材,僅僅使用了四厘米厚的薄材,面積也小得多。

這些則是匣殉。

在匣殉里,甚至出現了沒有衣服,只有一層草席裹著的尸體。

圖11即使在死后,森嚴的等級秩序也如同沉重的鐐銬,深深烙入他們的尸身。

但是悲劇原本不止于此。

考古專家發現,這些人的死狀都很安詳,像是沒有掙扎過的樣子。

可在之后的實驗中,考古隊員卻從尸體的頭髮上發現了大量的汞。

很顯然,這些人生前在已知或未知的情況下服下了這些毒藥。

由于毒發的太快,他們甚至還來不及掙扎,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這里。

令人嘆息的是,在後來的發現里,考古人員在最大的那個棺槨里發現了一條殉狗

也不知那些草席裹尸的殉人,看見這條葬在棺槨里的殉狗,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圖12 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

經過十年的挖掘,中央棺槨的頂部終于出現。

這座如同樓宇般巨大的棺槨,占地九十平方公尺。

在清理掉外圍的泥土后,槨室兩壁逐漸露出兩個刻了字的木墓碑。

據考察,這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墓碑。

而在墓碑之后,則是奇特的槨室。

這是什麼東西?

在場的考古隊員們慌了神。

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全部由方形木頭組成的巨大棺槨。每根的橫截面都是邊長21厘米的正方形,長度有5米多和7米多兩種。

全槨沒有一根釘子,全部使用榫卯結構固定。

即使經歷過兩千多年的洗禮,槨室也依舊散發著木頭的清香。

圖13 黃腸題湊復原圖 經過勘察,考古專家驚喜地發現,這就是傳說中的「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我們在大云山漢墓那期有講到過。

「黃」就是指用作材料的上好黃心柏木。

「腸」則是指將柏木的外部樹皮去掉,只留下堅硬的木心。

「題」指的是打磨后木頭的兩端,在棺槨四周留下拼接的榫頭,以及用來搬運的接口。

「湊」則指的是木條的緊湊程度,不能有一絲絲的縫隙。

這就對木材的加工藝術要求極高。

哪怕只是多了一點點不平整的顆粒,整個黃腸題湊便合不起來,自然也就做不到堅固。

這一套的槨具,整整使用了680根百年柏木,用的木料足以組成一整座森林。

就算是歷代君主,也沒少有人能使用的起如此昂貴的黃腸題湊。

圖14 秦景公像更何況秦景公在當時只是一個諸侯,使用黃腸題湊本就有違禮法。

但秦景公不僅做了,他的黃腸題湊的制作工藝,還遠高于普通黃腸題湊。

在搬運黃腸題湊的木料時,就有考古隊員發現,這個柏木里面,竟然還有銀光。

據檢測,這里的柏木全部被注入了由鉛,白鐵,錫打造成的合金。

古人幾千年前就掌握了如此的合金技術,令在場的所有人大吃一驚。

可即便如此堅固的棺槨,也沒有阻擋盜洞的侵襲。

史書曾經記載過,秦景公暴虐無道,自從即位后,即使是最親密的弟弟后子針也畏懼他。

對于秦景公這個一母同胞的弟弟來說,只要一點謠言,就足以讓這個秦國國君的弟弟落荒而逃。

圖15他生怕自己的哥哥因為謠言而起疑心,然后殺了自己。

有人曾好奇后子針為什麼要因為一點謠言就跑,后子針回答道「秦公無道。」

可隨著時間的洪流,昔日里那個殺伐決斷的國君終究變成一捧枯骨。

他最后只能靜靜的躺在角落,看著賊人將自己的棺槨洗劫一空。

空蕩蕩的墓室里只留下了記錄墓主人身份的一組石磬,在黑暗中靜靜等待哀歌的響起。

天子郾喜,龔桓是嗣

石磬,在當時是一種只有掌權者才配擁有的樂器。

孔子曾在聽了編磬演奏的韶樂后,高興地「三月不知肉味。」

而在大墓發掘的時候,由于在大量文物被盜,考古人員缺少大墓主人的身份信息。

圖16 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石磬以至于秦公墓的主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未知的。

起初,考古隊員并沒有在意這一組石磬。

這組已經破碎的石磬經歷了兩千年的風雨,早已經從當初支撐他們的木架上掉落,碎成數十塊殘片。

可隨著考古隊員的清掃,一行文字出現在了讀者的眼前:「天子郾喜,龔桓是嗣」,「唯四年八月,初吉甲申」

「天子郾喜,龔桓是嗣」的大意是:

天子舉行宴會,做這個磬的人是龔公,桓公的子嗣。

根據這個銘文來說,這個墓地應該屬于與桓公的子嗣同一時代的秦景公。

而「唯四年八月,初吉甲申」,應該對應的就是秦景公四年八月初的甲申日。

圖17 秦景公墓石磬銘文在兩千年前的某個宴會上,秦景公大宴群臣,耳邊是絲竹曼妙,身后這剛剛呈上來到石磬傳出繞梁的清音。

只是兩千年后,參加宴會的人已經成為一捧枯骨。

只有這石磬,仍在北風中鳴喚。

經過探查,秦公墓最終為后世留下了三千多件劫后余生的珍寶,拿下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五個「最」。

成為中國歷史上使用人殉數量最多,使用棺槨最高級的墓葬。

在這里,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中國最早墓碑,和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

而秦公墓廣闊的面積,也成為了中國目前發掘出來的先秦時期最大的陵墓。

景公在位期間,秦國已在雍城雄踞百年,有了日后一統河山的雛形。

圖18而在那個事死如事生的時代,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也為了自己在死后仍能統御萬民。

他一聲令下,便讓這個規模宏大的秦公墓成了數百人的葬身之地。

為了保住自己的墓葬日后不被侵害,他甚至不惜背上狼子野心的罵名,想用天子御用的黃腸題湊保衛自己死后的財富。

可最后,裝有秦景公畢生珍寶的棺槨,如今已經幾乎被盜空。

反倒是那些殉葬的薄棺,完好無存的保留到了今天。

西藏老照片:圖2貴婦長相漂亮,圖6藏獒異常兇猛強壯
2023/04/03
隔著屏幕都覺得疼:腳掌變形的三寸金蓮,最后一樣工具剝奪人性
2023/04/10
老照片:女子八九歲就嫁人,最后一張是地主剛領回的小妾
2023/04/06
9張圖,直擊清朝末期9種刑罰,看過不愿再犯罪
2023/04/14
晚清酷刑老照片:不忍直視,專門為漢人設計,圖9是騎木驢的刑具
2023/04/13
歷史上的金枝玉葉到底長啥樣?難得一見的晚清格格真容,魅力非凡
2023/03/30
李鴻章家族上色老照片:圖4是其小妾,圖8兒媳婦長相漂亮
2023/03/29
清末老照片:大內侍衛虎背熊腰武功高強,青樓女子漂亮讓皇族瘋狂
2023/04/17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晚清彩色老照片:名妓輕撫琴弦氣質高雅,母子合影擺pose笑逐顏開
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