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棄疾〔宋代〕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明朝末期,風雨飄搖。
此時,秦淮河畔的靡靡之音,也無法掩蓋其中一人的丹心俠骨。
她艷絕秦淮而才華橫溢,卻不甘隨波逐流,嬌弱如柳的外表下是赤誠之心與榮光理想。
豪情在心,怎奈世事飄零、半生坎坷,加之能和自己患難與共者零落無幾,只得寄情自然,與青山互賞。望著那青山,如此沉靜又安詳,如此嫵媚又灑脫,想想在青山的眼中,自己亦是如此吧!
生為弱女子,與社稷共命運,便是 柳如是不凡一生的寫照。
春和景明,草長鶯飛,一個小女娃蹣跚學步于暗香疏影之中,同眉目慈善的雙親享天倫之樂事,這便是日后在明清易代之時鳴奏絕響的 柳如是。
柳如是原名楊愛,單看這「愛」字亦能明白蘊藏其中的父母深情,然而他們必然無法預料到,掌心之上的愛女日后竟要經歷那般坎坷與飄零,倘若得知,該是怎樣一番心痛。
若無經歷被掠奪至青樓的劫難,如是也會同其他孩童一樣擁有瑰麗絢爛的童年、被父母當作掌上至寶用心寵愛吧。
罷!罷!命運之輪不會因誰的悲慘而停轉。百媚千紅花照開,風情萬種女猶在。
天生麗質難自棄,即使在亂世之中淪落于鶯巢燕壘,她也在這如牢之地譜寫著自己的精彩。膚如凝脂,手如柔荑,雙瞳剪水,笑靨如花,老天仿佛鐘情于為薄命的紅顏點上令人過目難忘的容貌,然而一切表面的美好都無法掩飾她傲骨之下的淡淡憂傷。浮生若夢、歌舞升平中,誰人懂她念家思國之憂傷?
初涉青樓之時,她仍是一個應在母親懷中撒嬌的小丫頭,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可嘆,如此溫馨場景已與楊愛無緣。身材尚小未可形容的她在如梭的歲月之間成長為風姿綽約的女子,然而,化繭成蝶卻無法展翅飛翔,她被當時年逾花甲的宰相周道登納為妾室。
周道登對楊愛倒算不錯,因為他的庇護,才讓楊愛在周府的日子沒那麼難挨。雖是以妾室之名納娶,周道登對其更像是爺爺對孫女的疼愛,楊愛此時已頗具靈氣,容貌嬌美爛漫純真,聰明伶俐膚如冰雪。
周道登經常將其抱于膝上,手把手教她種種文墨詩書,逐漸地,她在詩詞上的天分顯露無遺,周道登也評價她「提筆有虞褚之風,吟詩有盛唐之遺」。
然而,這樣的日子并沒能持續太久,雖然楊愛比其他妻妾年齡小很多,但依舊無法避免那洶涌醋海的波及。
朱門繡戶錦衣玉食,又如何拯救她被孤立的悲慘命運?周道登逝去之時,她連容身之地都不保,被逼無奈下只能再度回到榭館秦樓,回到難以改寫的慘綠愁紅的命運之中。
此番過后,她改名 影憐,想必出自李商隱「對影聞聲已可憐,玉池荷葉正田田」這一詩句。
豆蔻年華,便已經歷如此磨難,但依舊初心不改,如同出淤泥而不染之荷葉。孑然一身的孤苦怕是已將她的心擊碎,心口上有一個洞逐漸蔓延,最終腐蝕心骨。
不過,在這黯然神傷之外,影憐卻在秦淮奪魁,她喜愛與文人清流交往,并得到了他們的贊美,被冠以「嬋娟」等美名。也許,只有這等贊賞,才能彌補她的悲傷。
意識到自己的命運仿佛與合家歡樂這等美事無緣時,對于愛情,影憐便更加向往。二八芳華正值情竇初開,又有哪個女子能抵擋風度翩翩風華正茂又與其情投意合的少年呢?
宋徵輿便出現在這個時候。
他與影憐同歲,擁有不凡的身世,風流倜儻而才思敏捷,幾乎符合影憐對愛情的一切夢想,想必影憐的嬌容與才華也符合宋公子對情愛的一切渴求。
兩人心心相印卻沒有道明,直到某日清晨,宋公子按照約定前往赴約,兩人本計劃一同泛舟,哪想宋公子到達之時佳人正慵起,如同清晨之睡蓮般美好。
影憐調皮地想要戲弄他,便喚侍兒傳話:「郎君如若當真有心,就跳到水里等我吧。」影憐想到對方必然不會答應,只當是兩人你來我往的打情罵俏,哪料到這實心眼兒的宋公子沒說二話便跳了下去,方才還風度翩翩的公子立刻變成了落湯雞,惹人捧腹。影憐哭笑不得,又開心又心疼,嬌嗔對方幾句后立刻喚湖邊船家將其救起,并用身體幫宋公子取暖。
此時的影憐,定然對宋公子動了真心。年幼時遭遇不幸,在這世界感受最多的便是不公與欺侮,沒人愿做她身后的大樹為她遮風擋雨,縱然他人比她連發絲都不如,卻擁有歧視她的權利。
慘遭人世間那些「蜚狐」、「潛蛟」的侮辱與欺凌,就要服輸了嗎?就要對人生投降了嗎?不!宋公子的愛融化了影憐冰凍的心,令不肯向命運屈服的她重燃了斗志。恣意遨游的她如今終遇貼心愛她憐她的有情人,人生好像開始顯現名為幸福的曙光。
自那時起,兩顆年輕的心更加貼近,兩人成了真正的戀人。然而在那個時代,憑借宋家的背景,他們怎麼會容忍自己的兒子與青樓女子相戀?
很快,宋母不約而至,她以嚴母的姿態勸誡自己眼中不成器的兒子遠離影憐,宋公子自小在母親庇佑下成長,在家中根本無法與母親平等對話,更哪能反抗?面對母親問責,他只能弱聲弱氣地辯解影憐從未要過他一分錢,他們彼此情真而意切,既是金蘭契友又深愛對方,和影憐在一起時,他才有琴瑟和鳴的暢快之感,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面對宋公子的解釋,經歷過大風大雨的宋母一聲冷笑,她如同早已看透這世界一般,黑臉對兒子說道,「她要的是你的命。」
宋母在家軟禁兒子,宋父則親身前往,試圖勸退影憐。哪想到宋父見到影憐之時被其傾城之顏驚呆,末了留下一句:「此等絕色吾兒無福消受,另覓他處吧。」
命運的洪流從來都是時代的巨大齒輪在同時轉動,時值郡守大人以整頓風氣之名驅逐影憐,如若此刻能嫁人宋家,便可真正忘卻煩惱、笑看紅塵。誰又能想到在這時刻,宋公子的暗弱無斷畢現無遺,支支吾吾竟提出讓影憐外出避風頭的建議。
此時的影憐仿佛剛從保護自己的盔甲中露出真心,便遭到致命一擊,她大怒,割琴弦、斷情義,與宋公子一刀兩斷,從此馳往陌路。作此決策的影憐并非意氣用事,亦或是想通過激動的手段令宋公子動搖原本的想法。
早已在滾滾紅塵之中看透世間冷暖的她,已然不屑耍那些情愛中的小伎倆,才秀人微的境地也不會對她大謀大略之心有絲毫影響。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恐怕宋公子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之后的日子便陷入了對影憐無限的懷念與傷感之中。之后,他化作癡情郎君,作下了一首首表達磐石之心的詩句,甚至在影憐嫁給了 錢謙益時,宋公子還致信表明自己抱恨之心。
而昔日的影憐,早已是今朝的柳如是,決然毅然不給往日情郎半分回應。宋徵輿之后,陳子龍走人了影憐的生活,兩人一觴一詠,把酒訴衷腸,共度了一段浪漫時光。
然而較宋徵輿還不如的是,陳子龍家有正室張孺人,撐門拄戶而德厚流光,算得上一等一的妻子。由于家中無子存焉,張孺人對于丈夫納妾也并無意見,但如是的身份,卻是她萬萬無法接受的。
萬般無奈之下,陳子龍試圖通過爭取金榜題名而奪取家中話語權,令妻子無計可施,然而事與愿違,最終他失意而歸。
這段時間前往了嘉定,直至崇禎八年春才返回,之后開始了同陳子龍共居一室的生活,這段時間,是她生命中為數不多的安錦時光,與陳子龍相伴的喜悅與幸福躍然在她詩句的字里行間,如這首《西河柳花》:
艷陽枝下踏珠斜,別按新聲楊柳花。總有明妝誰得伴?憑多紅粉不須夸。江都細雨應難濕,南國香風好是賒。不道相逢有離恨,春光何用向人遮。
然而命運并沒有因此而垂青于她,即使她選擇不爭不問,還是沒能和陳子龍廝守終生。
正室張夫人終于棒打鴛鴦,使得這段愛戀宣告結束,她再度給自己改了新的名號一蘼蕪君,并寫下「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的詩句,飽透的是對自己命運的滄桑感悟,其中悲涼之味令人唏噓。
這個時候,她也有了 柳如是的名字,希望自己在歷經了世事的滄桑,可以如青山一般灑脫,任世間坎坷無處躲藏,哪怕人生知己零落二三,唯有青山依舊。
離開陳子龍之后,柳如是心中悲痛難消,每每獨自回想過往的一切,總是暗自傷情,然而傷情難疏,于是沉淀成了一句一句惹人垂淚的詩詞,如這首《金明池.詠寒柳》: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蒼涼的人生,總是遇到無情的際遇,殘陽無情,寒風凜凜,孤寂的身影更加蕭瑟凄冷。總想在世間尋得棲身一隅,借得安心之地,無奈,柳絮無根無蒂,注定一生漂泊,為自己以一「柳」字命名,莫不是感念自己的漂泊之感、無根之傷。
之后的一段時間,柳如是欲求知己而不得,她不要榮華與富貴,只求才學與情義。機緣巧合,柳如是又結識了謝三賓,原以為其是能詩會畫之人,有才華學識的素養,或可尋得一根,不再漂泊搖曳,不曾想,卻是鄙夷之人愿望再次落空。
以柳如是之為人,斷斷不會為求榮華富貴,犧牲了愛情,委屈了心中的正直。
盡管經歷了數次令其悲傷的愛戀,但她依舊沒有停止自己對于幸福與自由的追尋,命運沒有辜負她,柳如是終于遇到了她生命中最為重要的男人,也是之后成為她夫君的男人一東林黨領袖 錢謙益。
這是個荷盡菊殘的初冬,柳如是迎來了自己生命中的轉折點。也許是因為已承受足夠多的艱辛困苦,這一次等來的男人終于沒有再辜負于她。
其時,錢謙益因賄賂之事被免去官職,回歸原籍常熟之中途經杭州,西湖一碧萬頃,水光瀲滟,怎有文人墨客不傾慕其美?錢謙益便在此閑游以排遣愁懷。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人很快便相識了。
「與君初相識,猶似故人歸」便是錢謙益與柳如是二人初見的真實寫照。曾任禮部侍郎的錢謙益從未見過眼前這般明艷動人、才辯無雙而又淑逸賢華的女子,柳如是面對前任朝廷大官,卻無拘無束,與對方恣意歡談,唱古論今,猶如一陣清新的春風吹散了錢謙益心中的陰霾與黯淡。
這次相聚,使得柳如是在錢謙益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想必分別初期,錢謙益也常會感嘆「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吧。
日月如流,再臨寒冬,卻是錢柳二人春天的開始。柳如是來到如今已門可羅雀的錢謙益所住的半野堂,心中甚是掛念兩年前西湖一游的故人情。
當時的柳如是易釵而弁,一副書生模樣打扮,錢謙益若有所思地凝望卻始終想不起來何時何地與此明眸皓齒清俊如竹的年輕人見過。
一向調皮的柳如是狡黠一笑,輕吟道: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近日西冷夸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聞得此詩,錢謙益恍然大悟,辨出眼前之人正是昔日令他贊嘆不已的柳姑娘。
柳如是的到來出乎錢謙益的預料,也令他對眼前非凡的女子更加另眼相看。在已經習慣了冷漠的時候卻迎來了如此熱情的靚麗故人,此情此景之下,錢謙益對眼前女子生出一種微妙的感情,懵懂之時邀請柳如是在半野堂多留一些時日,柳姑娘也大方應允。
自那時起,冷落許久的半野堂終于重煥生機。錢謙益與柳如是雖有三十六載的年齡差距,兩人卻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無論清晨還是傍晚,半野堂都充滿了他們發自內心的愉悅歡笑,品茶煮酒、賞梅踏雪,共度「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柳姑娘更是賦詩表自己崇拜贊賞之情,如這首《庚辰冬訪牧翁于半野堂奉贈長句》:
聲名真似漢扶風,妙理玄規更不同。一室茶香開澹黯,千行墨妙破冥蒙。竺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流物論雄。今日沾沾誠御李,東山蔥嶺莫辭從。
朝夕韶華間,錢謙益對柳如是的感情越發深厚,依戀、感激相交于心,他不惜斥金為柳如是在附近的紅豆山莊中建筑了一座精美小樓,并命名「我聞室」,取自「 如是我聞」,其中深意可見一斑。此時,錢謙益也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寒夕文宴,是日我聞室落成》一詩:
清樽細雨不知愁,鶴引遙空鳳下樓;紅燭恍如花月夜,綠窗還似木蘭舟。曲中楊柳齊舒眼,詩里芙蓉亦并頭;今夕梅魂共誰語?任他疏影蘸寒流。
年少時與宋征輿情投意合,那段愛戀純真無邪卻被對方的柔茹寡斷所傷,之后又遇深情的陳子龍,哪曾想被強勢拆散并戳破了這美好的因緣,苦楚嘗遍,最后只能顧影自憐獨自懷念。蒹葭之思愁斷腸,再遇皆是些猥瑣齷齪之人,不提也罷。
自幼缺少父母的庇護,淪落至花街柳陌,在這亂世中憑借一己之力好好活著,從不肯屈服于命運,如此佳人值得幸福的眷顧。
面對錢謙益的深情,回想這段時間的園田閑情與相知相感,柳如是知道兩人都嘗過生命的苦澀,認定對方便是她的天涯知己,于是再一次大膽地邁開自己追求幸福的步伐,宣稱「吾非才學如錢學士虞山者不嫁」,并回贈一首《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
栽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里,向來煙月是愁端。畫堂消息何人曉,翠賬容顏獨自看。珍重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闌。
柳如是終于沒再被辜負。錢謙益沖破世俗阻攔,正式將其娶進家門,并吩咐下人只可稱其為「夫人」,不可喚行「姨娘」,足見對柳姑娘的尊敬與赤誠之心。柳如是終于不再四海飄零。
命運弄人之處在于人們無法抵抗大時代的風起云涌。本以為錢柳二人只需生活在書香茶墨之中,但是在風雨飄搖的明末清初,怎能如此輕易便獨善其身?
柴天改物,錢謙益選擇投降清朝,但柳如是堅決反對。她自小便是一名憂國憂民、具有愛國情懷之人。在她十三歲時,面臨明王朝內亂外擾之局面,曾奮筆創作了英氣豪壯的《劍術行》,令七尺男兒汗顏:
西山狐鳥何縱橫,荒陂白日啼鼯鼬。偶逢意氣蒼茫客,須眉慘淡堅層冰。手無風云但悍疾,挾我雙騎西南行。末聞馬上言龍驤,已見門前懸弓戟。拂衣欲走青珊瑚,傾洞不言言劍術。須臾樹杪雷電生,玄猿赤豹侵空冥寒鋒倒景不可識,陰崖落木風悲吟。吁嗟變化須異人,時危劍器摧石骨。我徒壯氣滿天下,廣陵白發心惻惻。視此草堂何為者,雄才大略惟愁疾。況看舉袖星辰移,海童江妾來遲遲。杰如雄虺射嬰弗,矯如脅鵠離云倪。萃如列精俯大壑,翁如匹練從文貍。奇鸧孤鶚眼前是,陰云老鶴徒爾為。丈夫虎步兼學道,一朝或與神靈隨。獨我杭愾懷此意,對之碑磯將安之。
面對丈夫的如此選擇,柳如是不惜以身殉國,落水的她被救了起來,沒過多久,錢謙益也從朝廷退官還鄉。然而身在江湖的他們并未能真正擺脫政治的險惡,在隨后的日子里,錢謙益遭到逮捕,柳如是甘愿替夫領罪,幸運的是朝廷并未真正抓到錢謙益犯上之處,歷盡艱辛后,兩人終于平安返家。
這之后,錢謙益也和妻子選擇了相同的政治信仰,開始了反清復明的地下活動,兩人還共同擁有了自己的千金。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愛二十余載后,耄耋老人錢謙益終長逝。二十多年的恩愛歲月里,兩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對柳如是而言,錢謙益不只是愛人,也是朋友,是師長。沒想到丈夫離去之后,柳如是再度與悲慘命運重逢。錢謙益尸骨未寒之際,錢氏家族中的其他人便勒索欺凌柳如是,擁有秋菊的柳如是哪堪此般待遇,大概是想與自己一生的摯愛相逢,她憤然自盡,給愛女留下一紙遺書:
「我來汝家二十五年,從不曾受人之氣,今竟當面凌辱。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后,汝事兄嫂,如事父母。我之冤仇,汝當同哥哥出頭露面,拜求汝父相知。我訴陰司,汝父決不輕放一人。」
可見,柳如是將錢謙益視為自己心靈與生命的依靠,矢志不渝。柳如是不僅擁有絕代風華與出類拔萃之學識,她對國家的情深與對百姓安危的憂患更是一般文人所不能及。
出身卑微不能阻止她對幸福與自由的向往,淪落青樓不能掩蓋她的赤誠情懷,歷經磨難與坎坷不能改變她的高尚品格。這世間奇女子來自秦準,卻「位卑不敢忘憂國」。
柳如是的一生處處閃耀著人性光輝與人格魅力,在風雨飄搖的明末用自己的愛與誠譜寫了一首首壯志酬情的篇章,奏響了遺世而獨立之秦淮絕響。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名言:「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個青樓女子在古代等級森嚴的社會中能展現自己的風采,本身就是一種奇跡。余生的歲月,請做一個勇敢的人。你勇敢,世界將會為你讓路;你無所畏懼,命運將會屈服于你。決定我們命運的,是我們自己!與君共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 瑤山畫音 ,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