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王室衰微,皇帝幾乎成了吉祥物一樣的擺設,而那些手握兵權的重臣則割據一方,成為了地方大佬,天下看似統一卻實則各自為政。經過一番角逐,天下群雄也只剩下了劉備、曹操、孫權這3位王者,而他們也分別為后代創下蜀、魏、吳的政權。不過從實力上來分析,魏國勢力最強,吳國最富,蜀國則最弱。
可蜀國卻有諸葛亮這樣的神人存在,同時還有趙云、關羽、馬超等一流猛將輔佐,加上劉備深得民心,因此蜀國也有與其他2國相對抗的實力。尤其在《三國演義》的劇情里,劉備還老是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出現,因此他所建立的蜀國似乎才是正統政權。有了正統的標簽,加上老百姓支持,所以劉備在巔峰時期也能和魏國掰下手腕。不過到了關羽丟了荊州后,蜀國也就跟著走下坡路了。
公元219年,這時候的劉備已經不再是被人追著跑的醬油,而是占據了西川與荊州的漢中王。這個時期的蜀國處于巔峰狀態,關羽、馬超、黃忠、張飛、黃忠這五虎將全部健在,同時諸葛亮也不到50歲,西川、荊州這2個地區的人口資源也非常豐富,因此蜀國完全不怕吳、魏。可也就在這年,關羽發動了北伐戰爭,後來更丟失了荊州地盤,蜀國也就開始走背字了。
公元219年,關羽帶著荊州兵一路北上,并創造了水淹七軍的輝煌戰績,同時還差點揍得曹操遷都。可就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關二爺的后院失火了,荊州被呂蒙偷襲,而他也落了個敗走麥城的下場。再接著,劉備為了給二弟關羽報仇又發動了戰爭,然后輸得怎一個慘字了得。經過關羽失敗與夷陵慘敗后,蜀國元氣大傷:75萬精兵死亡(演義數據),關羽、關平、黃忠、張飛、周倉等人死亡,荊州地盤全丟。
可以看出來,關羽丟掉了荊州是蜀國由盛轉衰的重大轉折點。相信很多人對于這段史實感到非常憋屈,同時也不禁會提出假象:「如果關羽守住了荊州,劉備能統一嗎?」
其實很有希望,但卻非常困難。因為如果關羽守住了荊州,那麼張飛就不會因急著報仇而死,同時劉備也不會攻打吳國,然后黃忠也不會戰死,還有關平、周倉這些武將也不會死掉。另外,荊州地盤保存了下來,蜀國的人口、物產等資源都會更加豐富,同時蜀國的北伐選擇也變得多樣化,諸葛亮也不用死磕祁山一個地方了。資源豐富了,武將人才多了,蜀國的綜合國力也就增強了。
如果劉備拿出猛攻吳國的那種狠勁,再加上曹丕廢掉劉協的導火索,劉備的正義之師也許會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因此拿下魏國也不是不可能。消滅了魏國后,吳國也就沒啥大的威脅了,蜀國擁有2家地盤,可以輕松解決吳國,統一天下也就不是做夢。不過以上的假設是在理想狀態下完成的。
因為劉備死磕魏國時吳國的態度非常關鍵,若吳國配合劉備,那麼滅魏就有可能。可人家孫權也不是傻子,他不會甘心給劉備做嫁衣,因此吳國不會在滅魏的事情上出大力,沒了吳國的配合,單憑劉備一個人好像很難滅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