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皇帝沐浴,很多朋友肯定想到了商紂王「酒池肉林」,秦始皇驪山「神女湯」,唐朝「華清池」,「九龍池」等等。古代皇帝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麼洗澡的時候到底由什麼人來伺候呢?
因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沐浴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對于皇帝來說更是如此。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事情和祭祀禮儀之前皇帝都要經過沐浴。而皇帝沐浴并非是由一兩個人在旁服侍,而是多達幾十人。因此從添水、寬衣、換水、撒花、擦拭、出浴、干燥身體都需要人在旁服侍。而這些環節中宮女和太監分別負責其中的一部分。
從漢朝到隋唐,隨著宮廷制度的逐步完善,內廷職責劃分開始相對細化,因而開始出現專門負責伺候皇帝的部門。例如隋唐時期內侍省下設的內府局,主要掌管的便是內庫的出納及供應燈燭、湯沐、張設等事,而溫泉監便是專門負責浴池和離宮溫泉、王公湯館的管理部門。又如明朝二十四衙門之一的混堂司,同樣是專門負責宮內沐浴事務的衙門。
因為封建王朝皇帝至高無上,他做的很多事雖然荒淫但是依然是合法的。比如秦漢以前大部分是太監和宮女一起服侍皇帝洗澡的,到了隋唐就慢慢地完整了后宮的尚宮女官制度,由宮女服侍皇帝沐浴。
到了明朝也是仿唐宋女官制,但是如果碰到荒淫無度的帝王這制度就形同虛設,因為縱觀明朝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外,大多荒淫。而清朝剛吸取明朝教訓,在這方面管理得比較好,就連皇帝寵幸妃子的時間都有太監管。
明朝的崇禎皇帝每天早上的洗漱就由4名宮女伺候,「四宮女捧紫金盆四,鑲以八寶,一初盥手,徑二尺。一漱口,徑一尺。一浴面,徑四尺。一再洗手,徑一尺五寸」。當然,如果是沐浴,陣仗就更大了,需要「侍列櫛發、整容、授巾、捧鑒、執澡豆諸昭儀各數人「。
皇帝身邊通常跟隨有貼身大太監,但是,這不等于清朝皇帝身邊沒有宮女。諸如鋪床、疊被之類的事情,通常還是由宮女來做的。
從史料上看,清朝有一類非常特殊的妃嬪,被稱呼為「格格」。格格并不在清朝正式嬪妃的序列,這些宮女應該就是負責伺候皇帝日常起居的,只是皇上偶爾興致所致,臨幸了她們,就成了侍妾的身份,類似于民間的通房丫頭。讓通房丫頭伺候洗澡,既沒有主子的身份,也無需避諱。康熙、雍正、乾隆都有格格數人。
各個朝代又相繼發展,但有遵守禮節的,也有不遵守的。曾看過一個紀錄片,有關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的。當時聯軍一步步攻破清朝防線時,咸豐帝卻在沐浴。旁邊一位女子不知是宮女還是妃子在往咸豐浴缸中撒花瓣,而咸豐則是醉生夢死,由此可見,昏君的生活多麼奢華,但卻苦了百姓。
綜上所述,天下人洗澡是小事,皇帝沐浴是大事。封建王朝覆滅,從某些方面來看也是必然的!